曾海文研究專家古獨奇先生(右一)向參觀者介紹曾海文作品
北京時間5月21日,已故旅法華人畫家曾海文“水墨水彩”藝術展在北京藝術8畫廊展出,此次展出是曾海文繪畫作品首次在中國大陸公開亮相,也是“2011中法文化之春”的重要活動。法國駐華大使白林女士出席開幕式。
曾海文和朱德群、趙無極一樣,屬於在法國定居的第二代中國畫家。從青年時期直至去世前夕,曾海文每天作畫五、六個小時,留下大量作品。業內人士認為,曾海文自由、坦誠,行為宛如道家一般,在探索新道路的過程中達到了“道的繪畫”。
曾海文的生前好友古獨奇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法國收藏家,在談到曾海文時他説:“曾海文隱退了,他不是要我們看,而是要我們想,要我們在他的繪畫這面透明的鏡子裏,自我關照和回憶。”
法國文化部文化資産總監戴浩石曾經與曾海文共同出版過一本兒童故事書,書中插圖即為曾海文所繪。戴浩石表示,該書引起了西方對中國現代藝術,尤其是1949年到70年代中期藝術作品的極大興趣。
這位國際公認的中國研究專家稱,他正籌劃撰寫一本曾海文藝術的專著,屆時將有法文和中文兩個版本面世,以此紀念這位中法藝術交流的繪畫大師。與此同時,戴浩石還透露,中國美術館將於2012年舉行更大規模的曾海文回顧展。
曾海文(1927-1991)生於福建廈門的一個富人家庭,10歲時舉家前往越南西貢的唐人街堤岸區。1948年,曾海文來到巴黎,學習醫學專業的他以自修的方式遊歷了法國各大美術館、博物館和戲院,逐漸開始其藝術生涯,蘇珊•德•科寧克曾將曾海文最早的幾幅畫挂在自己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街的畫廊裏。60年代初,曾海文開始研讀《道德經》、《芥子園》等書,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和書法的啟發之下,將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融入創作,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集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學院等機構均館藏了他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