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藝海童年—王明明兒童時期作品展”即將展出(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22 17:26:5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蘿蔔 35cm×46.5cm

【王明明·名家檔案】 

由全國政協書畫室、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等單位聯合舉辦的“藝海童年—王明明兒童時期作品展”于2011年4月27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隆重開幕。2000年以來,王明明先生身兼多職卻仍然潛心藝術追索,陸續推出了“心跡自然—王明明花鳥畫展”、“寄情懷古—王明明手卷展”和“古意毫端—王明明書法展”, 可謂佳作頻出,展事不斷。2011年正值王明明先生六十虛歲,藝海生涯五十余載,這次大家“小”展別出心裁,作品均為王明明先生六歲至十三歲之間所作,為慈父精心收藏多年,首次面世。展覽通過這批兒童畫作貫穿了一些關於藝術本質層面問題的思考,定能為當下的美術發展提供借鑒和啟迪。

隨父叩遍大師之門

王明明先生作為中國畫領域著名藝術家和中國當代美術界的重要領導者,他的從藝道路頗具傳奇色彩。王明明先生的父親王念堂老人早年喜好書畫,但是因故難酬,於是他就把自己的夙願寄託在兒女身上。所以王明明先生早年就由父親循循善誘和著意培養,帶領參觀展覽、觀察生活,遍訪名家轉益多師。王明明先生少年才俊勤勉進業,在畫界有“神童”之譽,獲國際獎項。這一批作品裏面就留下了王明明先生的習畫足跡:有父親帶著去畫的寫生,也有父親命題的畫作,還有吳作人、李苦禪等大師手把手畫下的課徒稿。這些作品是大師的提攜和心血,更是父愛母愛的結晶,王念堂先生把這些作品精心收藏五十余載,在六十虛歲王明明先生整理展示出來,是對慈父夙願的回報,也是對自己的藝術道路一次回顧,還是對中國畫藝術傳承與創新問題的一次反思。

半耕半讀 46cm×30.5cm

孩提眼中的紅色年代

這批作品取材囊括了兒童日常生活世界裏的寵物、玩具以及戲曲神話人物,包括藝術大師李苦禪先生贈送的小瓷馬,刻畫了一百多個人物形象的遊園大會,其中不乏嫺熟筆墨技法塑造的魚蝦,也有主題嚴肅的創作《江姐》、《春耕》,更加引人入勝的還是洋溢其中的濃烈童心童趣,如《廠甸的大糖葫蘆》中體現出的作者不同凡響的直觀感受與天真無邪的藝術膽識。這批作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小作者並沒有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兒童的生活世界裏面,還同時觸及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包括人民公社、大煉鋼鐵、綠化造林、學習王傑、遊行等等,社會事件經過童心童趣的取捨之後更具質樸情愫與人情人味,這比我們慣常時代印象更加豐富多彩,是許多成熟、嚴肅的主題性作品所沒有的。時過境遷,許多“高、大、全”的作品與今天的審美眼光産生了差距,可是這一批作品卻可以讓人讀進去,就是因為純真無邪的心靈摒除了許多的浮躁與虛假。

五十余載水墨情緣

這次展覽是作者在藝術上進入了既雕既琢、返璞歸真之際,對於自己童年天然真趣的一次回望。明明先生早慧,後進入工廠當學徒,文革結束後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最終卻又放棄了入學資格,進入北京畫院後身兼多職又潛心藝術追索,為中國畫藝術的傳承創新以及中國當代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此次王明明先生結合回顧自己的藝術道路,反思了諸如中國畫一些重要問題,在展覽前言中他論及了兒童畫的藝術本質問題,在訪談中論及了中國畫的傳統教育與學院教育模式比較問題、中國畫藝術的基本精神以及當代中國畫與傳統對接的問題等等,都是當代中國畫發展中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對於當下的藝術實踐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相信這次活動一定會為當前的美術發展帶來多方面的啟迪。

登鷲峰 54cm×34.5cm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