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自我救贖的精神修煉:許仲敏的藝術奇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26 21:53:1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式

 

2011年3月26日下午,許仲敏個展在今日美術館主展廳拉開了帷幕。此次個展展示了許仲敏近年來創作的新作《梯》和《罌粟》系列。層層疊疊的樹脂人物模型,奇特炫麗的鐳射效果,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燈光、運動和色彩的視覺盛宴。而本次展覽的成功舉辦也成為許仲敏藝術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

藝術家許仲敏學習版畫出身,一直工作和生活在英國和北京兩地。他以裝置作品《轉山》、《蛋形》、《隧道》、《雲》等為人所熟識。他不斷在不同的生活體驗裏感悟藝術,感悟生命的意義。“行走”和“迴圈”構成了他藝術語言的重要部分。正如他所説:“我覺得人生就是一個旅程,當你在旅行的過程中,雖然你看到不同文化不同人種不同地理環境,但是你思考的還是你自己在做什麼,雖然有些東西讓你興奮有些東西讓你疲憊,但最終你所看到的,還是會變成你自身的修練。”

許仲敏裝置作品中快速行走的人,冰冷的不銹鋼和閃亮刺眼的光讓人印象深刻。從他的第一件機械裝置作品《橋》到新作《梯》和《罌粟》系列,都表明瞭人們在現代社會中的去向和後工業的感受。在許仲敏的作品中,“行走”和“迴圈”的運動激起了人們對文化和生命的思考。他把人類肉體存在的過程,用一種普遍經驗和生命不斷迴圈運動的方式展現在了觀者眼前。作品中的“行走”展現了一種非特定文化特徵,它在信仰中的古老文明與當下我們不斷追尋的現代性之間搭築起了一座橋梁。

“在後現代發生的全球文化曲解對當代藝術家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導致我們將更多注意力放到生命如何生存、如何承受及如何結束。對於一定程度的一個人的一生來説,人們很自然地應開始考慮生命。當我在創造我的藝術作品時。這是一種自我解救的精神修行過程,充滿著苦辣酸甜。”

“時間”一直作為一種隱喻的元素貫穿許仲敏的藝術創作。時鐘的嘀嗒聲代表著時光的流逝,不停移動的小人讓人有種時間不可逆的錯覺。就像時間一樣,沒有人可以停止不斷重復運動的小人。同時也説明時間亦是一種存在的生命力。許仲敏在作品中清晰地探索了對“時光流逝”這一觀念既直接又具有隱喻性的運用方式。

許仲敏的系列機械裝置作品都運用了同樣的媒介,方法和形式。他經常從中國傳統文化、歷史中汲取創作靈感。這些充滿未來感和現代感的作品思考了人類有關“前世”、“現世”和“來世”的輪迴,表達了對人類生存方式、過程和意義的古老領悟。作品內在的精神啟示和宗教體驗的希望揭示了人類“今世”的解救行為。

“這些作品承載了一種非常強的表達力,超越了時空。人類的生活總體上應理解為一個無休止的迴圈和重復過程。我的裝置藝術作品意圖以超越時空的方式通過強調象徵意義來闡述和傳達生命的神秘、抽象但又“不可抗力”的特性。”

圖像時代必然改變著人們的視覺生存方式,大眾文化趣味也必然影響藝術家的視覺表達方式。許仲敏同其他中國藝術家史金淞、李暉等人一樣都是用雕塑來呈現他們的觀念,他們往往用一些寫實的物象符號和直接的物質材料來傳達意義。而這些作品置放在公共空間裏,更具有一種對現實真實性的迷惑力量。

許仲敏一直致力於對“視覺科技”這一人類文化中的古老話題的解構過程。他的機械裝置融匯了繁雜的科技原理等多學科知識。而這些實驗性的作品也充當了一種物理表現,向我們解釋了視覺的工作方式。

一束束耀眼奪目的光,這種通過視覺體驗得到的經歷是珍貴且值得記憶的。與我們視覺活動同時發生的,許仲敏的作品帶給我們的是一種不確定性,我們只得不斷地返回到自己的暫態記憶中去尋找剛剛看到的事物,無論是從視覺還是感覺上,他的作品都像是一件新科技的展示品。許仲敏給我們製造了一個幻覺,他在把玩我們的知覺,給我們帶來無法完全理解的現象和無法抓住的感覺。

據悉,該展覽一直延續到4月12日,許仲敏《現實中的存在》講座將於3月27日在今日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辦。

 

開幕式現場


 

觀眾參觀展覽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