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上,上海的地位可圈可點。但時間若往後再翻個三五十年,現當代藝術,很有可能成為上海之“痛”。
“最近幾年,現當代藝術發展迅猛,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畫家。但這批新生代畫家的作品,二三十年後的上海市民將無緣得見。”剛剛結束的上海“兩會”上,市政協委員、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孫周興提交了一份提案,並多次申請在分組審議會議上發言,呼籲來自人文社科界的委員正視上海美術界正在遭遇的危機。
危機一:上海美術館遭遇發展瓶頸
坐落于南京西路黃陂北路口的上海美術館,一直是市中心不容錯過的文化地標。但鮮有市民知道,這座外表光鮮、極具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小洋樓,其實遇到了很大的發展瓶頸——上海美術館的館藏空間已十分有限,如今,它只能承擔展覽、展示功能。
在上海美術館承辦的很多高水準展覽,多數情況只是短期展覽。展期過後,展品基本上“從哪來,回哪去”。對美術館來説,如果要收藏一些具有藝術價值的新作,或者要為一些優秀的新作騰出地方,作長期展覽,這些“願望”幾乎都是奢侈的。
“一是沒地方,二是缺經費。”孫周興的另一身份,是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由於結識一大批圈內人士,他經常聽聞友人講述發生在上海美術界的一些憾事:在當代藝術領域,裝置藝術已經越來越引人關注,“但看看上海美術館,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寶地,哪容得下佔地面積龐大的裝置藝術?”“我們這裡的美術館典藏能力有限,一批批優秀的作品都流向了國外的藝術館和畫廊……”
藝術家們的滿腹牢騷,其實也是美術館的遺憾。“對於一些有價值的裝置藝術展品,我們只能以拍攝紀錄片的方式記錄下來,作為一種保存手段。”上海美術館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道。
上海美術館總面積不過1.8萬平方米,若和美國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等國際上的同類頂級藝術展館相比,顯然過於“袖珍”。在去年,前來參觀上海“雙年展”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館長郭建超就感慨道,“沒想到上海美術館空間如此跼踀,還不到新加坡的十分之一。”
所幸,上海美術館的擴建已經納入有關部門的考慮。“十二五期間,上海美術館一定會擴容,目前正在醞釀新址。”上海美術館的負責人日前向記者透露,有專家已建議將某些現有場館作為美術館新館,也有專家提出應該新建一個建築作為新館。“雖然最終方案未定,但只要上海美術館新館啟用,典藏空間不足的燃眉之急,應該可以解決了。”
危機二:獨立美院與高端人才共缺失
新建一座美術館,還算容易。對上海美術界來説,更深的憂慮來自於人才匱乏。包括孫周興在內的一些專家甚至認為,由於上海缺乏培養高端美術人才的獨立建制的美術學院,美術積弱已直接危及上海這座城市的創新能力。
今年的上海“兩會”上,孫周興提交的提案,即是希望創辦獨立建制的上海美術學院。目前,國內有兩大美術重鎮,一是北京的中央美院,另一個是坐落在杭州的中國美院,而上海這麼一座大都市,也理應擁有一所與她們比肩的獨立美院。
作為政協委員,今年已經是孫周興連續第四年遞交提案。過去幾年,相關部門總是給他類似的答覆:上海高校裏,同類資源十分豐富,短期內不考慮新建高等學府。
針對這樣的回復,部分專家卻以為,雖然上海不缺培養美術人才的教育機構,但仍缺乏完整的美術培育體系。比如,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高校均設有美術學院,華東師大等一批高校開設的藝術學院以及2005年正式揭牌成立的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都在培養美術專業的學生。“從數量上看,由高校藝術學院培養的美術類學生可以説已經很多了。”
可數量並不能代表品質,高端美術人才的培養仍有缺失,尤其是在現代藝術和藝術設計領域。孫周興等一些專家認為,獨立建制的高等美術學院恰恰能彌補這一缺憾。
“有人認為,缺啥補啥,只要在高校裏補設一些專業就可以了。殊不知,傳統美術和現當代藝術之間有兼蓄的關係。如果沒有國畫、書法、油畫、版畫以及雕塑等中西傳統美術樣式為基礎,現代藝術和藝術設計的發展將是無本之木。”
孫周興建議,上海不僅要新建一所美術學院,還應該在選址上有充分的考量。“目前,上海楊浦、虹口一帶都開始建設創意産業園區。新建的美術學院就應該毗鄰而居,融入這些創業産業園,成為這座城市的創意之源。”
本報記者 樊麗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