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民間機構扛起公共外交大旗 中印文化節火爆京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15 17:05:2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副會長、橋藝術中心馬振軒董事長代表中方贈送印方象徵兩國關係和諧發展的中國緙絲“一團和氣”

 

由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為期四天的“中印文化節”今天上午在北京橋藝術中心正式揭幕。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韓方明、中國前外交官聯誼會會長兼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會長吉佩定及印度駐華大使蘇傑生等中外各界來賓近四百人出席了活動。

參加開幕式的有: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察哈爾學會主席韓方明,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前中央外事辦副主任王鳳鼎,中國前外交部副部長、前外交官聯誼會會長、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會長吉佩定,中國外交部亞洲司中國駐東盟大使佟曉玲,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張謙主任,北京奧委會副主席蔣孝愚先生,印度駐華使館大使蘇傑生博士,前國臺辦副主任張金成,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張衛國參贊,全國政協委員、前中央辦公室外事辦副主任呂鳳鼎,中非投資發展委員會、阿拉伯資訊交流中心主任穆斯塔法.薩法日尼等。

今年是中印建交60週年,雙方依據2009 年4月16日,印中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諒解備忘錄,決定2010年在中國舉辦“印度節”,在印度舉辦“中國節”。今年的印度節活動,之前分別在中國主要城市進行了各種巡迴表演——在杭州、太原、桂林、深圳與四川等地的演出受到當地大眾讚賞有加。

這次舉行的“中印文化節”活動,除了是今年底的唯一慶祝活動外,更是以非官方的公共外交形式來紀念中印建交60週年的活動。

據悉,中國目前已是印度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而印度也是中國在南亞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2010年1月到10月,兩國之間的貿易總額已達498.58億美元,超過了雙方2009年全年的貿易總額。而在眾多的國際問題上,雙方也有著共同的利益。中印兩國都是“金磚四國”和二十國集團的成員,要求改革現存不合理的國際制度,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問題,以及在國際社會中謀求更大的發言權,是兩國在新時期加強雙邊合作的重要基石。

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韓方明在講話中表示,文化交流特別是民間的文化交流在國家交往中往往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非常樂於看到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這樣的NGO組織在兩國公共外交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印文化節”活動內容包括中印文化藝術表演、印度美食、印度攝影展、印度電影展等多項活動,全部均為免費活動,最後一天還將進行抽獎活動。

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是在國內率先成立的民間公共外交活動機構,主要為中外文化和藝術交流提供平臺和服務。中心執行會長馬振軒表示,今後將一如既往的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元化的公共外交與文化交流活動,同時希望得到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援。

 

中印兩國文化交流大事記

1998年5月,印度和中國簽訂了一份文化合作協議,據此協議,雙方將實施文化交換項目(CEP)。

2003年6月,印中兩國簽署了一份互惠諒解備忘錄,規定在兩國首都設立文化中心。

2003年,北京大學新建的印度研究中心落成。

2006 年被定為印中友好年,為了慶祝這一盛事,印度和中國舉行了一系列文化活動。

2007年定為印中旅遊友好年。

2008年4月,印度在中國建立旅遊辦事處。

2008 年,新建的印度駐華大使館文化處開始運作。

 


印度駐華大使館大使蘇傑生致辭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