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歐洲中國書法協會在倫敦成立(組圖)

歐洲中國書法協會在倫敦成立(組圖)

時間: 2010-04-06 10:59:24 | 來源: 國際線上
書法 >

大英博物館館長麥克格雷戈接受中印書法家聯手完成的《道德經》長卷。

歐洲中國書法協會名譽主席單聲博士詳細介紹中國書法的悠久歷史。

各方來賓祝賀歐洲中國書法協會成立。

在中國文化日益為世界所了解的今天,歷史悠久的中國書法也在更大的範圍內得到了傳播。由旅居英國的中國書法家及當地中外書法愛好者共同發起組織的歐洲中國書法協會26日在英國倫敦成立。

在當天舉行的成立儀式上,歐洲中國書法協會向倫敦大英博物館贈送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這就是由中國和印度書法家攜手合作完成的中國古籍《道德經》長卷。大英博物館館長麥克格雷戈説,希望歐洲中國書法協會的成立能夠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和愛上這門藝術。

麥克格雷戈説:“對於我們大英博物館來説,這是一件偉大的、很有紀念意義的禮物。因為它讓來自中國的中國大書法家、印度書法家的作品進入了大英博物館,我認為這一作品完成的方式構成了一種完美的象徵,保證了書法、傳統匯聚在一起,進入大英博物館,和我們其他的中國現代書法家的藏品一起,供大家學習。”

在會場上,中國書法家和英國書法家還進行了一番比試。英國書法家、桑德蘭大學教授克雷頓使用鵝毛筆等西方傳統書法器具進行了書法表演,令在場人士大開眼界。克雷頓認為,東西方書法都有悠久歷史,也都面臨著相同的挑戰,應該加強交流。他説,“兩種書法非常不同,有著不同的起源和不同的傳統,但背後都有一種‘能量’。在西方過去幾百年的藝術作品中,‘能量’的標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這也是中國書法作品背後的東西,不僅僅是一種象徵,也是書法給作品本身、給它的生命帶來的‘能量’,這是西方應該學習的東西。除了理解之外,還存在著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支援,因為我們都面臨著現代技術帶來的挑戰,因為它擁有更多的好處,非常形象。而書法也是一種形象的東西,應該能夠在現代技術裏找到位置。對於東西方書法來説,通過形象的形式聯合起來,確實是一種挑戰。”

一直從事中國文化推廣工作的尼日利亞拉各斯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喻佑斌認為,書法對於傳播中國文化能夠起到獨特的作用。

喻佑斌説:“這些由身居海外的學者、藝術家自發發起的這種民間的活動,具有更好的意義,代表很真實的交流方式。這種交流是真實的文化交流,真實的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我覺得今天這種交流非常好。”

而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參贊吳遜看來,書法藝術在推動中西方文化交流,特別是思想交流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吳遜説:“書法這種能夠作為載體,能夠把中國深刻的文化、深刻的哲學思想、審美觀點、個人情趣能夠放進來的話,這是思想層面。文化交流説到底,最後是要達成東西方思想層面的交流,為了一個更好的世界,更加繁榮、更加安全、更加穩定這樣一個世界,必須要在思想層面(進行交流),希望他們在這個方面發揮作用。”

印度作家謝彬朗曾在中國南京學習經濟學,並在這一時期對中國文化特別是書法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他來説,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是妙不可言的經歷。

謝彬朗説:“印度詩、西方詩、中國詩以一種美妙的方式相互穿行,這是一個非常快樂的瞬間。一個人必須認識到,出生在一個地方只是一種機遇而已,要自己試著享受。我們都是地球的子民,如果我們不能享受其他文化給予我們的財富,就會一貧如洗。在印度和中國之間,有喜馬拉雅山,那就試著飛過去;在印度和歐洲之間,有大海,那就試著乘船橫渡過去;在歐洲和中國之間有沙漠,那就騎上駱駝過去。”

歐洲中國書法協會主席趙翼舟説,協會的成立只是一個起步,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西方人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真正了解中國書法,了解中國文化。

趙翼舟説:“首先是正名,如果名不正則言不順。首先把中國書法進入他們的辭典,然後就可以讓更多的西方人來了解中國書法真實面貌和它的精神到底是什麼,所以以後有更多的人可能會喜歡中國的書法。然後跟大英博物館和孔子學院和其他的書法社團工作在一起,能夠把中國書法能夠推向歐洲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