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基金會模式能否盤活中國博物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29 14:52:08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分享到搜狐微網志

 

故宮博物院近期與一批知名企業、文化機構成立的“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在業內引起極大關注。在博物館中,故宮博物院率先引入基金會模式募集社會資金的舉動,對於很多“為錢發愁,籌錢無方”的博物館來説是一劑良藥還是海市蜃樓值得探索。但未來吸納民間資本發展博物館是大勢所趨,如何吸收閒散的社會資本源源不斷地用於博物館的開發建設,成為目前博物館“自謀出路”解決資金短缺需要攻克的難題。

發展謀變故宮引入基金會模式

一個多月前,故宮博物院與一批知名企業、文化機構成立“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和博物館之友性質的“故宮會”。此次基金會的發起人不乏知名企業家,有馬化騰、萬捷、王石、馮侖、寧高寧、劉長樂、陳東升、陳啟宗等。基金會屬於非公募基金會性質,主要用於資助故宮博物院建設、藏品保護利用及其他社會文化公益活動,獎勵文物、博物館學相關領域的教學和研究,不參與故宮博物院的日常管理。據了解,在國營博物館中,故宮博物院是率先嘗試引入基金會模式的。

“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博物館,都需要有新的資金參與進來,公立博物館雖然有國家撥款,但是錢遠遠不夠,所以必須有基金會、‘博物館之友’的支援以及搞活動爭取贊助。”故宮博物院宣教部主任閆宏斌説。美國博物館的資金來源渠道相當廣泛,除了博物館門票收益外,還包括政府撥款、與博物館相關的各類紀念品的銷售、博物館會員費、個人和社會團體的捐贈、專項基金運作收益、授權和特許銷售費以及借展費等。

此前,私營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成立了觀復文化基金會。觀復博物館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來自董事會,由為數不多的成功企業家組成,每年撥出一定的款項;二是來自理事會,這部分人不用承擔博物館的社會責任,擁有榮譽頭銜,理事對博物館有不定期的贊助;三是建立博物館會員制,每年1000元的會費,享受諸多優惠待遇,目前幾個方面發展情況較好。

在馬未都看來,“和觀復博物館完全不一樣,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所募集的資金是用於文物保護等,但是觀復基金會參與到觀復博物館的日常管理中,靠制度運營,由基金會理事會負責博物館生存問題。盈利多少都要用在博物館上”。

資金掣肘館長兼任“丐幫幫主”

門票收入一直是博物館運營中一筆大的收益,2008年全國近500家博物館、紀念館開始免費開放,各博物館、紀念館門票收入減少的部分由中央財政全部補足。

“首都博物館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博物館免門票後,國家把門票收入補貼給我們,一年補1000多萬元。參觀的人越多,我們不掙錢反而花費更大。將近1億元的財政撥款,聽起來雖然很多,但是要保證首博四星級標準的水準,以及要給近千名員工發工資,每年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首都博物館副館長高凱軍稱,“政府每年的財政撥款是一定的,這個數目幾年不變,但是物價帶動的各種費用都在漲,支出在擴大,光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夠的。隨著經濟發展,到博物館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接待成本也在增加,這樣就出現一個資金缺口。將來政策允許,我們也會謀求基金化方式,尋求社會的支援和贊助,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相較于國家全額撥款的首都博物館而言,差額撥款的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發展則更顯艱難。“我是館長兼丐幫幫主,”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館長王立梅戲稱,“故宮四扇大門一開,日均人流量5萬人,每人60元的門票,其收入是我們根本比不上的。而且,作為差額撥款的單位,每年只有屈指可數的運轉費,更多的時候需要自己去找錢。”

開辦博物館需要資金支援,公立博物館尚且捉襟見肘,私人博物館就更加困難。據統計,早在2007年底全國批准設立的私人博物館就超過400家,佔博物館總數的1/6,其中以上海、北京最多。多數私人博物館的運作困難重重,關門歇業者不在少數,主要原因是沒有可持續的資金保證。

創建於1996年的古陶文明博物館是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成立的中國內地首批私立博物館之一。作為全國第一座陶專題博物館,古陶文明博物館仍在夾縫中生存。館長路東之曾表示,一張門票幾十元,少的時候一個月十幾張,多的時候一個月三四十張。現在還只能靠他個人的勞動所得養活博物館,目前難有大的發展。

稅收制約博物館拉贊助遇瓶頸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自建館開始就有美國的梅隆基金會支援,但是中國目前對博物館的資助還是不多。“在美國大企業、大基金都會把非盈利的博物館作為他們的重點扶持對象。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政府只給5%的資金支援,95%的錢是自籌,其中就包括基金會對他們的贊助。”王立梅表示。業內人士分析,國外籌集來的資金利用基金會模式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與開發,幫助博物館盈利。

在國外,企業對文化事業的捐助都是可以免稅的,企業願意把錢投到博物館,因此國外的博物館都是靠各個基金會來支援。在中國,根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給博物館捐錢要上稅,這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的積極性。

據業內人士稱,雖然中國也有針對此項捐款的免稅政策,但是還不完善。如果捐款金額超出一定份額,那麼捐的越多反倒要交更多的稅款。故宮博物院在國內是一流的博物館,如果企業想捐款,那麼它一定被首先考慮。然而缺錢的不是故宮博物院,而是眾多中小博物館,未來吸納民間資本發展博物館是大勢所趨。

對於博物館的發展,馬未都曾表示,博物館要良性生存必須尋求一個機制,而不能寄託于一個人。國家大約有2000個博物館,大多是靠政府、企業“輸血”,沒有政府、企業的撥款,沒有一個博物館能生存下來。如果想讓它良性生存,必須考慮制度問題。基金會是一個現成的制度,西方很多博物館都是靠基金會來支撐的。

相關連結

海外衍生品創收

值得借鑒

2009年,法國博物館界逐漸認識到博物館衍生品的商機,在經過長期探索和創新後,博物館內的商品從文物複製品到茶杯、從絲巾到冰箱貼一應俱全,其中就包括銷售量最大的展覽圖錄和明信片。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共經營40多家商店,去年收入高達4000多萬歐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家博物館經費緊張的窘境。

美國博物館內所銷售的紀念品都是本館獨具特色的藏品,不銷售其他博物館的紀念品,美國的普通民眾往往將博物館的紀念品作為一個高雅的禮物贈送給朋友。大都會博物館是世界上開發衍生品最成功的,其商店遍佈許多國家,它的衍生品是以自己的藏品為基礎進行再設計,既是工藝品又是實用品,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愛,每年的利潤非常之大,反過來支援博物館的建設。

台北“故宮博物院”從館藏文物中提取精華元素設計開發的“博物館衍生品”,經過歷年積累至今已有3000多種。僅“翠玉白菜”一件文物的衍生品就達百餘種,一年的衍生品營業額達到了3億元新台幣。

近兩年,國內博物館紛紛嘗試衍生品開發。“全國的博物館都在做,但是做得都不好。”王立梅表示,“主要問題是個性化的東西太少,比如故宮博物院的衍生品就應該做明清兩代的,過去衍生品在故宮能買到,在北京機場以及火車站也能買到。現在這種情況有了很大改觀,故宮的衍生品正在朝著符合博物館的特色去發展,而且故宮以外的地方沒有銷售點,這樣就比較好。但是很多其他博物館賣的衍生品都是別的館有的東西,跟小商品市場一樣,小攤上賣,博物館也賣,吸引不了人,就賣不出好價錢來。”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