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只有9家非公募 國內藝術基金會緩慢發展的背後

只有9家非公募 國內藝術基金會緩慢發展的背後

時間: 2010-11-15 17:10:10 | 來源: 中國文化報
收藏 >

  “致力於公益事業,體現社會與公共關懷,推動藝術的傳承、創新、研究和跨文化的交流,支援和促進藝術的創新與公共文化認知之間的平衡,建立藝術創造與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等等,都是藝術文化類基金會的基本宗旨。”在近日舉辦的2010藝術基金會國際論壇上,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開幕致辭中對基金會的基本宗旨開宗明義。自1981年中國第一家基金會成立至今已近30年,中國最大的非公募藝術基金會——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也已走過了20年曆程。藝術基金逐漸成為各國藝術發展的推動力量之一,但對於多數中國人而言,藝術基金會依然有些陌生。在全球藝術機構廣泛協作的背景下,藝術基金會如何面對現實的挑戰?如何在發展中國家支援和促進藝術教育和藝術事業的發展?
  
  國內藝術類基金髮展困難重重


  “目前,在中國基金會中心的網站上有1925家中國登記在冊的基金會,比起2005年的900多家,翻了一番。”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秘書長商玉生介紹説,中國的基金會分為兩類,一類是公募基金會,一類是非公募基金會。這幾年,非公募基金會飛速發展,數量上已與公募基金會相當了,差不多各佔50%,僅從數量上看處於良好的發展勢頭。

  但是,商玉生同時指出,雖然中國的基金會同國際一樣,所關注的領域涵蓋教育、救助、健康等方面,但是對藝術的關注度不足,藝術類發展基金只佔相當小的比例,長期處於後發展和被忽略的狀態。同時公佈的《中國藝術基金會發展報告》也顯示,在中國,旨在促進藝術發展的藝術類非公募基金會僅有9家,其中運作3年以上的基金會僅有6家。

  更讓相關從業者難忘的是基金會申辦歷程的艱難。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在籌備了1年多、得到了業務主管部門統戰部和挂靠單位民盟中央的支援之後,仍然無法完成註冊,最終是借助吳作人個人的影響力,由新華社內參反映該基金會的困難,引起有關領導的關注,方獲批准。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在申辦的過程中恰遇中央整頓社團、審批凍結,直到1998年經國務院特批,方得以成立。

  不僅如此,一些基金會如1984年成立的潘天壽基金會、1989年成立的北京市黃胄美術基金會以及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都是由名人或其家屬創立並出資,沒有政府財務撥款,獨立運作,依賴專業委員會和專家對藝術創作、研究、展覽、批評活動實施資助或自主運作,同時也承擔與專業相關或利用自身專業特色而進行的社會公益活動。

  “由於社會沒有形成普遍的贊助藝術的風氣,很多企業家和富人把藝術看成是使自己的財富進一步增長的工具,卻鮮有出於純粹的非營利目的的支援。”商玉生説。面對巨大的籌款壓力,商玉生等表示,中國還沒有一個藝術類的基金會有全額捐贈免稅的優惠待遇,這對基金會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近年來,中國文化發展的政策是以文化産業為核心的,各級政府都設有文化産業引導資金,這使得原先以文化事業單位為主體的中國非營利文化藝術事業出現了機構和財政的真空地帶。文化産業可以獲得政府引導獎金的支援,但政府對非營利藝術事業的贊助卻極為有限。”
  
  各國扶持發展方式各不相同


  在論壇上,專家們舉出了一個數據:目前中國大陸的基金會只有不到2000家,台灣地區有4000多家,而美國是10萬家——國際上通常的情況是在NGO(非政府組織)中的5%左右是基金會,而中國只有0.5%。在這樣的數據面前,在短時間內還無法在籌集資金方面獲得政府有效支援的現實情況下,如何汲取國外基金會的運作經驗,成為業內人士一直探討和思考的問題。

  享受減免稅政策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基金會發展的原因之一。美國蓋蒂基金會執行長狄波拉·瑪洛坦言,之所以美國的基金會得以繁榮發展,部分原因是因為美國的稅收制度鼓勵個人、家庭和公司將財産捐贈給慈善事業:捐贈人可以將其年收入的50%免稅捐給公募基金會,而私募基金會的免稅比例為30%。捐贈人可被委任為理事,並參與制定基金會的政策。

  法國基金會中心的比阿特麗斯·迪·杜佛爾女士表示,法國政府會給予基金會一些減免稅的待遇,額度從60%增加到75%。企業出資可獲得60%的減稅待遇,個人出資可獲得66%至75%的減稅待遇。來自台灣的鄭雅麗女士是臺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的代表,她介紹,台灣的銀行對藝術非常支援,也有相關的免稅政策。

  來自非營利組織亞洲獎勵藝術團體的徐真錫曾與不少非盈利的藝術基金會合作,在他看來,南韓藝術發展的推動力量,就來自於南韓公司的大力支援。“絕大多數南韓的成功公司會拿出一部分利潤推動社會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有的融資建立博物館、美術館,有一些是建立藝術文化基金會。”

  中國藝術基金會的未來

  “藝術基金會除了希望長久傳揚它的藝術收藏,和以私人或者公共形式關注藝術創作並不斷顯現意義之外,帶給我們的應該是更為豐富的文化增值,是知識的繁榮。”對於藝術類基金會的巨大作用,米歇爾·鮑德森如是説,他的觀點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同。但是藝術類基金會生存與發展的出路又在哪?

  不論是何種募捐方式,合理而有效的管理和發展模式,對藝術基金會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比阿特麗斯·迪·杜佛爾表示,對於一個基金會來説,所要遵循的原則、辦事的流程和規範以及所要達成的目標等等,都須明確。中國民生銀行基金會秘書長郭曉彥也表示:“基金會項目的規劃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中國的基金會在剛開始建設的時候需要重視的一點。”

  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的發展備受矚目,到目前為止,該基金已經形成了7個關注領域,即藝術創作、藝術批評、藝術史研究、中外藝術交流、藝術教育、藝術管理和社會公益。圍繞這幾個領域,基金會積極有效地開展了包括吳作人藝術獎、蕭淑芳藝術獎在內的一系列評獎和學術公益項目資助,也吸納了廣泛的社會資源加入到推進中國藝術發展的事業之中。

  針對中國基金會如何擴大事業領域的問題,台北帝門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熊鵬翥更為看重藝術基金會的公共教育功能:“我們基金會在做藝術教育推廣的時候有兩個主軸:第一個是將國際名家的作品引進來,讓大眾去認識;第二個是每年一般有5到6個展覽來支援年輕的當代藝術家。這麼多年下來,我們過去贊助的一些年輕藝術家,現在許多都卓有成就。在這方面,藝術基金會需要持續不斷地滲透”。“對未來而言,要思考基金會性質與職能的轉變,如何跟隨社會脈動。”他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