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當代《石渠寶笈》”,為20世紀美術修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28 18:01:07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石渠寶笈》收錄上啟魏晉、下至清初近兩千年書畫名家最優秀的書畫作品達一萬兩千余種。

《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首批開始建檔的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陳少梅、靳尚誼作品,已在徵集評估之中。

在書畫鑒定領域,《石渠寶笈》一向被視作圭臬。被稱作“當代《石渠寶笈》”的《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工程已經啟動。民國時代以來重要的書畫名家的作品,都將在這套文獻式的檔案叢書中去偽存真、各歸其位。

在書畫鑒定領域,《石渠寶笈》一向被視作圭臬。這部皇皇巨著,從乾隆八年開始編撰,歷時74年,收錄上啟魏晉、下至清初近兩千年書畫名家最優秀的書畫作品達一萬兩千余種。它既是清代皇家所藏書畫珍品的著錄,也是對中國書畫千年曆史的全面梳理和歸檔。如今,被稱作“當代《石渠寶笈》”的《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工程已經啟動。《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李苦禪卷I》、《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龐薰琹卷Ⅰ》圖書近日已在北京首發,而首批開始建檔的另六位藝術大家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陳少梅、靳尚誼的作品,也已在徵集評估之中。隨著《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編撰工作的進行,民國時代以來重要的書畫名家的作品,都將在這套文獻式的檔案叢書中去偽存真、各歸其位。

盡可能全面地收編

藝術家作品

《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立項于2009年,由文化部主導,並以國家財政撥款的形式解決這個工程浩大的項目的經費問題,而具體的作品徵集和評估工作,則由文化部下屬的藝術品評估委員會承擔。這將是國家首次以搶救性的方式,對20世紀優秀藝術家作品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建檔著錄。文化部官員張新建認為,20世紀的中國藝術十分繁榮,名家輩出。對這筆精神財富,“如果現在不做整理工作,很多藝術作品、藝術文獻就會遺失”。

從已經面世的李苦禪和龐熏琹兩人的專卷看,《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以每位藝術家作為獨立單元,盡可能全面地收編他們的作品。這樣的編修方式當然十分傳統,但也很容易被從藝術市場的角度去解讀。評論家薛永年就認為,已故的、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到底有多少作品,如果現在不把它搞清楚,假的就會不斷出現,到那時候再進行鑒別就更困難了,“市場上很多都是現在衍生出來的贗品,所以弄清家底對於我們政府保護文化財産,對於研究工作,以至於對於收藏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修志需建立監督機制

在目前中國的藝術市場上,近現代書畫名家的贗品確實已經到了氾濫成災的地步。龐熏琹之女龐濤,在其父的專卷研討會上對書畫造假現象大加鞭撻。她介紹説,拍賣市場上曾出現了很多龐熏琹贗品,雖然家屬有過硬的理由認定那是偽作,但作品依然能以高價成交。並且,這些年來各類贗品層出不窮,也實在沒有那麼多精力去辨偽、“打假”。而造成這種公然售假現象的核心問題,很可能就是書畫鑒定領域內權威的缺席。評論家梅墨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作品鑒定的問題,藝術家家屬是否最有發言權?如果説出現了家屬判斷為贗品,而專家堅持是真跡的情況,到底應該聽誰的?

梅墨生和龐濤的觀點,成了一種互相發問的難題。而這個難題的背後,正是藝術市場長期以來泥沙俱下、缺乏標準的現狀,而具備鑒別能力的各路專家和學者,卻站在利益的立場上,指鹿為馬的做法早已成風。

由此,《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就被彰顯出來。而正由於這套檔案的意義如此重大,讓人生出另外的擔心。如此重大的修志工程,會否因為過於求成而有學術上的硬傷,或者會否出現私下裏的學術交易?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秘書長商玉生提出,針對編修過程中有可能産生的學術腐敗問題,“應該建立一套監督機制”,不僅僅是監督財務的問題,而且要監督專家的鑒定是否合理。還要研究未來對公眾的反饋、提出的疑義甚至訴訟,如何調查等。他的這番疑慮的確具有相當代表性。

《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無疑是一部蔚為大觀的名家名作全書。這個複雜龐大的系統編修工作,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將無法竣工。事實上,這肯定會是一個長期持續的文化工程。歷史上《石渠寶笈》的修撰,經乾隆、嘉慶兩朝方告完成。而今天我們修志修史,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都需跳出當代的急功近利,都需要有“成功不必在我”的歷史胸懷。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