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書法論壇”暨康有為書法理論獎:
內容提要:
本文由清代碑學及碑帖之爭的歷史考察入手,探討基於碑學基礎之上的書史研究,並引入“大書法史觀”的學術概念。“大書法史觀”是一種建立於新的史學方法基礎之上的史觀,它力圖打破以往的階級史觀和朝代史觀,而更傾向於用一種具有連續性、延續性和承接性而不是二元化、絕對化、斷裂化的史觀去觀照書法史,強調書法史不同體系、不同譜係之間的互相影響與內在聯繫,強調對書法史整體性規律的長線觀照。基於此,本文運用藝術比較學和藝術發生學的方法,研究北碑與唐楷、唐人寫經書法與唐代文人書法、甲骨簡牘等民間書風與經典文人書法等不同書法譜係之間的互相影響、演變與融合,探討大書法史所包含的“四大源流”與“四大體系”及其之間的整體性關聯,進而論證中國書法史是一部不斷由民間化向精英化、由非文人化向文人化演變的歷史,而在這種歷史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一種“超穩態”結構,而這種“超穩態”結構恰是中國書法古典文人精神的重要支撐。
關鍵詞:大書法史觀;四大源流;四大體系;精英文人化;“超穩態”結構
廣東書協副主席紀光明致詞
“大書法史觀”與書法碑帖之辯的學術考察
文/ 朱中原
關於“大書法史觀”的思考,源於我對中國藝術史的綜合考察,是我近年來對中國藝術史、書法史的一個研究理路,然而這是一個大課題,非一文所能述及,故本文只是略述一二。
一、超越碑帖之爭:與書法史研究相關的史學概要
關於碑帖之爭和碑學的討論已是當下書法史研究的重要議題,因為碑學的興起改寫了中國書法史。其實,不止是碑學,20世紀考古學的介入,使得甲骨學、簡牘學和敦煌學成為顯學,這在更大程度上改寫了書法史。所以,我們在談到書法的碑帖之爭時,其實應該看到,現代學術的興起與介入對書法史的作用。
在對碑學、帖學及碑帖融合的話題進行系統論述時,我們有必要從歷史學和書法本體的角度,對書法史研究中一些基本的學術概念和內涵作一些重新的清理和闡釋,這有助於全面理解書法史。在談到關於書法史的闡釋時,我想引入一個“大書法史觀”的論斷。所謂的“大書法史觀”,當然不是對過往書法史的否定,而是指在書法史的闡釋中,用一種具有連續性、延續性和承接性,而不是二元化、絕對化、分散化的史觀去觀照書法史,要打破以朝代史來劃分書法史的粗糙、保守分類方法,而是針對書法演進的本體規律和書法史所呈現出來的特有特徵去進行重構。
廣州美院祁小春教授致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