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潘玉良70幅畫作回到故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3 11:16:16 | 文章來源: 《揚州晚報》

新建成的美術館試開放的日期日趨臨近,而美術館第五展廳內,將展出“魂歸故里——潘玉良作品展”。記者昨從揚州雙博館獲悉,潘玉良的70幅代表作已于前晚被押運回揚州,目前保存在雙博館庫房,不久將進行布展。

潘玉良原名叫“張玉良”

在巴黎華人社會,曾經活躍著一位傑出的女藝術家,她就是後來被人們譽為“畫魂”的潘玉良。這位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的故事帶著許多傳奇色彩。潘玉良,原名張玉良,字世秀,後隨夫改姓潘。1895年生於揚州,父母早逝,少年漂泊蕪湖,淪落風塵,嘗盡人間酸苦。正當她走投無路之時,一位改變了其一生命運的男人——潘讚化先生走進了她的生活。潘讚化時任蕪湖海關監督,為人正直,富於同情心。他將玉良救出火坑,並與之結為伉儷。玉良為表感激之情,遂將潘字冠以名前,改名潘玉良。

值得一提的是,他倆的證婚人是陳獨秀。婚後,潘氏夫婦寓居上海,與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色彩學教授洪野先生為鄰。家務之餘,潘玉良開始讀書識字,並隨洪教授學習繪畫。潘玉良天資聰慧,毅力過人,進步飛速。

遺作現藏於安徽博物館

潘玉良是我國早期旅法最著名的女畫家,曾兩次遠渡重洋,在巴黎從事藝術活動50多載。她的繪畫作品融合中西,色彩線條互相依存,用筆灑脫,敷色濃艷,別有趣味。她一生之中留下2000多件藝術作品,其中躍動的色彩、流動的畫面,體現了一個女畫家內在的激情。命運和社會的不公,沒有壓抑她非凡的才華,反而使她更加具有一種獨特的氣質。

縱觀潘玉良的藝術生涯,可以明顯看出,她的繪畫藝術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斷碰撞、融合中萌生發展的。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於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從古人而忘我之”的藝術主張。她的作品融中西畫之長,又具有自己的個性色彩。她的素描具有中國書法的筆致,以生動的線條來形容實體的柔和與自在。她的油畫含有中國水墨畫技法,用清雅的色調點染畫面,色彩的深淺疏密與線條相互依存,很自然地顯露出遠近、明暗、虛實,色韻生動……1977年,一代畫家潘玉良逝世于巴黎。後來,她的遺作和遺物,被運回安徽合肥市,她的作品現藏於安徽博物館。

70幅代表作前晚押運回揚

適逢揚州市美術館新館落成,家鄉人懷著一份敬佩之情迎回了這位傳奇女畫家的作品,將在揚州美術館第五展廳展出,主題為“魂歸故里——潘玉良作品展”。

潘玉良作品是從安徽博物館收藏作品中精選出來的。因為涉及文物的安全,前天一早8點,安保人員決定出發時間後,隨即通知雙博館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一行10多人乘坐郵政部門車輛專程趕至安徽博物館。全程戒備森嚴,從接到任務開始,參與押運的人員按照規定,將通訊工具暫停使用,不允許接打電話,也不允許收發短信。中午趕至安徽博物館,清點完70幅代表作,打包後押運回揚州。

為確保文物的安全,安徽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專業人員4人也一同押運,當晚押運回揚州,搬至雙博館庫房保管。

潘玉良作品展即將進行布展。據悉,此次挑選出的70幅潘玉良代表作,有油畫、國畫、素描等,參觀者在大飽眼福的同時,可以了解潘玉良的傳奇人生,以及中國女性自強不息的品格和獨具時代特色的繪畫藝術。

【人物名片】

潘玉良(1895—1977年),字世秀,安徽桐城人,1895年出生於江蘇揚州,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與徐悲鴻同學。潘玉良的作品陳列于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義大利政府美術獎金。1929年,潘玉良歸國後,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國畫展。曾為張大千雕塑頭像,又作王濟遠像等。潘玉良為東方考入義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