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畫羊專家”梁又銘名畫《百羊圖》羊城受關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5 15:03:42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為了紀念抗戰勝利65週年,廣東美術館于9月3日至9月18日舉行“梁又銘藝術回顧展——紀念抗戰勝利65週年特展”。此次展出的畫作除了紀念抗戰勝利65週年的抗戰史畫外,還有描繪風俗民情的台灣本土風情人物畫,其中梁又銘的“吉羊”名畫《百羊圖》,廣受羊城市民關注。

梁又銘(1906-1984),本名協文,別號愛蓮軒主人,廣東順德人。梁又銘被稱為“史畫畫師”,以畫人、畫羊、畫史著稱。早年,梁又銘先生的作品以抗戰歷史題材為主,1949年移居台灣後,創作呈現出多樣化的面貌,其中台灣鄉土民情水墨畫為他這一時期的精心之作。

梁又銘先生曾飼養了一大群羊,並畫下無數的“吉羊”作品,本次展覽有一幅《百羊圖》,畫中百羊,或群聚、或獨處、或互毆、或賓士,運用墨色深淺調和,每只羊造型不一,毛、皮、骨脈絡可見層次分明,為一不可多得之藝術極品。廣州市又稱羊城,因而廣州市民對“羊”有著深厚獨特的感情,此次前來參觀的羊城市民都紛紛在《百羊圖》的留步,欣賞著有異於“五羊雕塑”的藝術品。

梁又銘先生的”吉羊”神韻超俗,其實他的水墨風景畫的創作,更能顯示其藝術造詣的登峰造極。他的台灣鄉土民情水墨畫,延續著“藝術應表達社會問題”的藝術主張,風景人物畫則在某種程度代表了他注重民族化樣式的探索,語言的流暢性表明瞭其藝術所達到的高度。梁又銘酷好讀書作畫,所畫人物必深入探討史實根據,居臺時曾走遍各鄉離島,以中西合併的畫風繪作台灣鄉土民情之風格,為台灣本土風情留下一系列精心傑作。

移居台灣後,梁又銘先生還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竭力通過大量的成語故事和愛國人物的作品推介中華傳統精神,為台灣的美術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梁又銘先生自大陸遷移台灣,有感於中國經連連戰亂,以致文化道德流失,傳統美德式微,於是退除軍職,投身於文化教育工作,除了擔任報社主編,同時在大學從事美術教學,欲以美術匡正民風。 他曾説:“一件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必須對觀者産生理性的啟示,感情的共鳴, 應具有成教化,助人倫的作用。”所以,他繪作很多四維八德,忠孝節義的故事,刊登在報章,雜誌上,希望藉由教導讀者成語故事及其來源,能夠對社會産生安定祥和的作用。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