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泛亞“民博會”啟幕 昆明土陶藝術再現古滇青銅文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7 13:27:06 | 文章來源: 《昆明日報》

2010年昆明泛亞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民博會”),今日在國際會展中心新館啟幕。相比上兩屆,今年“民博會”將會更具國際化、規模化、特色化。

為傾力打造“泛亞合作”品牌、提升昆明城市國際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在市政府建議下,組委會決定從本屆開始,將“2010昆明(中國)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文物藝術品暨旅遊文化商品博覽會”,正式更名為“2010昆明泛亞國際民族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雲南省文産辦副主任范建華介紹,“民博會”名稱的更換,不僅體現名稱上的簡化性、簡潔性、概念的集中性、概括性,更體現出這個文化展會在地位上的重要性和在功能上的輻射性,體現出這個文化展會對於促進雲南“兩強一堡”建設,促進省會城市昆明提升國際開放水準和文化品質層次的重要作用。以後昆明"民博會"將沿著專業話、特色化、規模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舉辦下去。

本屆“民博會”,是繼2008、2009年“民博會”成功舉辦之後又一次特色文化産業盛會。今年“民博會”展覽面積達10000平米,其中標準展銷攤位400多個、參展企業和個人500余家,文物藝術品、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區5000平方米。

昆明市展區由盤龍區文産辦承辦。據負責人馬天堯介紹,昆明市參展內容主要包括大型土陶系列作品《穿越歷史的永恒豐碑-古滇青銅時代》、大型烙畫作品《昆明故城印象》、大型面塑系列作品《老昆明市井風情》。土陶反映了古滇青銅文化、烙畫反映了老昆明的建築文化、面塑反映了老昆明的市井文化,通過三大板塊再現“文化昆明”。

雲南是我國古代青銅文明起源地之一,土陶作品創作人王仲德介紹,用土陶來描述古滇青銅時代的生活風貌,對於深度發掘“文化昆明”有著重大的意義。製作中大多采用捏塑的技術。一件件圖騰、祭柱、居欄杆、鬥牛、羽人、巫舞土陶,構建了一幅幅古滇青銅時代的生活場景。透過土陶似乎隱約聽到了穿越歷史的喘息和咚咚的銅鼓聲響,也再現了古滇青銅時代的文化藝術、生産技術以及多元文化在滇池地區的強盛和興旺。

除三大主題展區外,昆明市展區還將組織民族民間工藝及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400多件作品進行展出,作品涉及彩扎、微雕、微刻、土陶、傳統剪紙、剪影、面塑、糖畫、草編、刺繡、挑花工藝等 。展會期間,50人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和民間工藝師現場展示絕技絕活。此外,備受關注的雲南省工藝美術第四屆“工美杯”精品評選活動也將如期進行,屆時將對我省100多名工藝美術大師的300多件作品進行評選。展會期間,廣大市民可參與猜謎贏文物藝術品活動,每天由雲南文物總店提供的近50件文物等你拿。除拿獎外,每天均有雲南最原生態民族歌舞表演等你觀賞。

精彩看點

600件文物大拍賣

與前兩屆相比,本屆“民博會”一大亮點是東南亞回流文物拍賣會、西南5省文物總店展銷會。29日雲南典藏2010東南亞回流文物藝術品專場拍賣會上,將有書畫、油畫、瓷器、玉器、牙雕、佛像、犀角杯等近600件拍品大規模拍賣。展會期間,雲南省文物總店將展示部分各時代的瓷器珍品,難得一見的精品“元龍泉梅子青獸足爐”、“清乾隆剔彩群仙祝壽圓盒”也將展示于眾。另外前來參展的四川省文物總店、廣西壯族自治州文物商店、重慶市文物商店、貴陽市文物商店等也會有一些鎮店之寶讓雲南藏家大飽眼福。

除了拍賣,國際會展中心新館1號、2號館展覽內容包括:文物藝術品、民間收藏類;雕刻雕塑類;編織刺繡類;服飾、染織服裝類;民間陶瓷暨茶文化類;民族民間器樂類;旅遊紀念品、禮品類;奇石玉器類;倣古傢具類;玻璃製品類;新型工藝品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類共12個門類。記者余結紅

世界第四大“狗頭金”

堪稱寶中寶

世界第四、中國第一,重達140多公斤的一塊“狗頭金”,也將成為本屆盛會的亮點。

省收藏家協會李德昆會長介紹,這次在昆明展出的“狗頭金”為世界第四、中國第一,當今世界上最大和第二大的“狗頭金”在美國,第三大的在澳大利亞。 “狗頭金”是天然産出的,質地不純的,顆粒大而形態不規則的塊金,在世界上分佈稀少,由於黃金價值本就昂貴,故“狗頭金”更被視為寶中之寶。在人類採金史上,我國也是發現“狗頭金”較多的國家之一。從已發現的“狗頭金”來看,一般有金包石、石包金、金包水三種型態。不管在標本界還是收藏界,這種自然金的估價都極高。

此外,省收藏家協會還組織了自然奇異鎢塊、巨型海百合化石、綠柱石與白柱石共生塊、明清傢具、柴窯瓷、高古瓷等精彩亮點。更加值得關注的是,由該協會徵集的數千件文玩藝術品,將在民博會擺開淘寶地攤“龍門陣”,等待市民來撿攤。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