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西安耗資百億建大明宮 為申遺不計成本搬移(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5 17:38:51 | 文章來源: 中國廣播網

被拆後只剩下兩個崇明門雕塑

丹陛望月廣場上被揭起的雕花石刻

將於10月1號開園的大明宮遺址公園內仍有大量垃圾未清理

中國廣播網8月24日報道耗資上百億的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即將於10月1號開園,然而有市民反映,部分已建成的建築近期竟遭到拆除。事後西安大明宮保護改造辦公室主任周冰回應稱,大明宮遺址公園為了適應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需要,而進行了景觀調整,屬於搬移,而不是拆除。大明宮裏發生了什麼,究竟是官方所謂的“搬移”,還是網友所説的“拆除”?對大明宮而言,為申遺而付出的調整成本到底有多高?

紀大爺家住大明宮遺址公園東面的一個小區,只要不下雨,他每天早上7點、晚上5點都會準時到正在建設的公園裏溜達一圈。可是最近紀大爺中止了這個習慣,他説,公園還沒建好,卻有好幾個地方已經開始拆除,看著花了這麼多錢的建築被拆掉,他心裏堵得慌,索性不去了。

錄音:這麼大的工程,開玩笑呢麼?拿著錢玩呢麼?老百姓咋知道啥理由呢,光知道蓋了一年了。

紀大爺帶著記者來到公園南面的崇明門,廣場中央立著兩個被塑膠紙包起來的雕塑,透過塑膠紙的縫隙可以看到,裏面是鐵銹色的鋼板,鋼板中間是一面紅色的城門,紀大爺説,這種鐵銹色的鋼板是從德國進口的,這樣的雕塑本來有5個,現在拆得只剩下兩個。工人告訴他,一年時間才建好的雕塑,光拆除費就用了至少28萬。

錄音:光拆一下,人家拆裝的公司要給他28萬,人家還不答應。大噸位的吊車才能拆,把它一節一節吊起來。鋼板看著銹不嘰嘰的,説就要這個銹,這是從外國進口的鋼板。就要這個顏色,看上去年代久遠。

正在廣場上遛彎的張大媽湊了過來,指著西面不遠處的一座鋼架結構説,那是紫宸殿,它旁邊的一座宮殿也被拆了,好不容易焊成了幾層樓高的鋼架,説拆就拆了。

錄音:就是那邊和這一樣的,拆了,全拆了,一根都不剩。用了多少鋼材呀,全是鋼筋,光人工在那裏焊得多長時間呀,還要做、還要焊。搭的那些架子,這兩天架子還沒拆呢。今天我從那裏過,看的亂的那些磚頭,我心想拆了,一會兒真拆了。這個公園只要不下雨我幾乎天天來,沒有一天不來的,這個公園我看的,我都氣的肚子都能炸。

沿著太液池一路向西,在丹陛望月廣場的斜坡上,七八個建築工人正在鋪石磚。一位姓孫的工人説,之前地上鋪的是大塊石板,鋪好後,工人又在上面雕了花紋,整體做了一朵花的造型,差不多得花了1000萬,這幾天全被揭了下來。換成了小塊的石磚。説起為什麼要重新鋪小塊的石磚,這位工人笑了笑,説,前幾天來了幾位領導視察,説不好看。

錄音:

【工人】都拆了。

【記者】空地的坡花了1000多萬,一個坡怎麼能花這麼多錢呢?

【工人】上面都是雕塑,領導來了説不好看,整個就給揭了。誰知道哪個部門領導。

紀大爺今年75歲,張大媽今年63歲了,兩位老人帶著記者在3.5平方公里的大明宮遺址公園裏走了一整圈,看著建了又拆的宮殿、雕塑和廣場,張大媽説,這樣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看得老百姓心裏直疼,她只希望有關部門能總結一下經驗,別讓建了又拆的鬧劇一遍遍重演。

錄音:馬上還有秦咸陽宮,比這個還大。如果那個建的時候,一定要借鑒這個吸取教訓,要設計好,啥規劃都做好以後一次定型,不要再返工,造成人力物力全都浪費。

對市民和媒體的質疑,大明宮遺址保護改造辦公室主任周冰接受了中國之聲的專訪。周冰回應,大明宮遺址保護改造項目是國家“十一五”大遺址保護的重點工程,也是“絲綢之路”整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所做的調整,是為了符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要求。

錄音:有群眾也有專家提出有個別的構築物不太符合申遺要求,希望把這些東西搬移到另外一個地方進行表現,我們覺得搬移會更好,因為我們還處於建設過程中,任何景觀的調整,都是為了更好體現大明宮遺址深刻的文化內涵。

關於市民看到的三處景觀被拆除的現象,周冰給出的答覆是,不是“拆除”,而是“搬移”,不會造成資産損失。“拆除”和“搬移”,兩個詞的區別很簡單,關鍵是看拆下的東西是運到了垃圾場,還是被搬到了公園的其他地方。然而,對於三處景觀搬移後的位置,周冰卻拒絕給出明確答案。建築工地一直都對外開放的大明宮遺址公園,這時候卻留下了一個謎。

錄音:

【周冰】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三個東西都在搬遷中,搬到哪,開園之日一定公諸於世,留一個懸念。

【記者】現在沒辦法説嗎?

【周冰】我告訴你的是,它已經搬到了適當的地方,正在施工,等開園那一天,你就能看到它。只有38天了,38天后,你就能看到謎底。

據了解,2006年下半年,中國及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等中亞五國正式啟動了絲綢之路整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工作。周冰也坦承,早在2008年底,他們就知道大明宮遺址公園將參與“絲綢之路整體申遺”。而這次搬移的三個景觀,是從09年10月份才開始建設的。中間有一年時間,為什麼沒能在景觀的建設之初就考慮到申遺要求,而導致工程返工呢?周冰説:

錄音:這三個景觀準備建設是在09年10月份,我們一直想著按照申遺的標準來建設,但是申遺的標準比較模糊。

那麼,這次調整的成本又有多高呢?按照市民紀大爺和建築工人的説法,崇明門雕塑的拆除費至少28萬,丹陛望月廣場斜坡上的石刻雕花花費了上千萬。對此,周冰表示,他不知道這次景觀調整的成本是多少,他們只考慮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展示需要。

錄音:

【周冰】我沒有得到這個報告,我不知道搬移用了多少錢,工程沒有進入決算。

【記者】做景觀調整的時候沒有進行成本評估嗎?

【周冰】這是展示需要,就像大明宮遺址保護一樣,如果我們要詳細算賬的話,拆遷和建設很難做下來。如果文物保護需要,我們投的多少都是應該。

【記者】無論怎麼説,當時做景觀調整的時候,還是沒有考慮過成本的?

【周冰】搬移成本我真不知道。

申遺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申遺是不是就可以不計成本?古城西安究竟是怎樣看待這樣一個遺址公園的投入産出?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

(中國廣播網)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