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電視劇演繹名畫 《清明上河》公開發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2 09:58:22 | 文章來源: 新華網

清明上河圖 局部 資料圖片
 

一群靜止的市井人物,在沉睡數百年後,從《清明上河圖》中走出,“來到”《清明上河》中“做客”,用幽默、風趣的方式演繹出了一幅北宋民間熱熱鬧鬧的百態大生活。

由北國之春電視有限公司和河南電視臺共同打造的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清明上河》,歷時兩年,斥資數千萬,以單元故事展現大宋風土人情,目前已全部拍攝完成,且已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正式審查,正式進入公開發行階段,預計將在年底與觀眾見面。

據出品方介紹,《清明上河》以舉世名作《清明上河圖》為構思緣起,以一群市井人物相互貫穿,通過荒誕、詼諧、風趣的表現手法,聚焦市民百姓,關注民生民風,展現出了一幅商業繁榮,百姓安康、市井和諧的百態風情畫。劇情幽默但不惡搞,且充滿高度現實主義,係一部有喜劇感的正劇。

清明上河劇照 資料圖片
 

把喜劇做成“正劇”,這樣的定位在時下喜劇流行惡搞、炒作的影視市場,無疑為一縷清新的風。據出品方北國之春電視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為了打造這部有喜劇感的正劇,主創團隊在劇本創作、演員表演、宣傳策劃等方面精心設計,嚴格把關,摒棄惡搞和炒作,堅持主流價值觀,用專業和技術的“高度”打造影視作品,在保證藝術水準的同時,也把幽默、智慧、笑聲帶給了觀眾。

這部電視劇除聘請優秀的導演、編劇、明星參與創作外,拍攝期間全劇演員還一同學習宋文化,從“根”上做到了純正性。

另外,較之一般喜劇擅長“惡搞”不同的是,《清明上河》選擇曲藝作為重要喜劇元素。劇中幾位主要角色胡大郎、張翰林、牛三、王婆的扮演者均是多年的曲藝工作者,有著豐富的表演經歷。把曲藝的表演風格融入到人物對白中,令喜劇的味道不僅別具一格,更健康純正。即使不看畫面,僅聽聲音,仍能讓人忍俊不禁。

河南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劉景亮認為,《清明上河》是一部樣式別致的電視劇,也是有內涵的喜劇,是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搞笑”。觀眾在觀看時,既能得到休閒娛樂,又能得到有益的啟示。

據了解,《清明上河》第一部片長122集,隨後還將陸續推出第二、第三乃至更多部,同時,産業鏈上的相關衍生産品如網路遊戲、主題公園等也將陸續啟動。出品方表示,希望把《清明上河》打造成中國的《加冕街》,讓其成為一個持續的、健康的、久遠的文化品牌。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