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公共文化建設呼喚美術館轉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24 15:18:1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日前,吳冠中紀念展在全國一些美術館掀起熱潮,吸引大批觀者前往,浙江美術館更因觀眾爆增將展覽延期一個月。然而,這一時的“繁榮”並未縮小美術館與公眾的距離。本報記者採訪調查了國內多家美術館後發現,儘管業內人士高呼“美術館時代已經到來”,但群眾對於美術館的印象卻仍停留在“展覽館”上,大多數美術館距離實現為公眾服務仍有一段距離。

美術館就是美術展的場館?

展覽太多,參展作品水準參差,公共文化服務很少,公眾感覺遙不可及……這一系列問題讓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備受拷問。

“在我看來,美術館就是辦美術展的場館。”上海的孫小姐這樣告訴記者,她到每個城市都會去美術館看看,把它當做城市的景點。

“美術館多數還是專業人士去的地方吧,感覺有的展覽難以理解。”杭州的張小姐認為美術館展覽水準參差不齊,有的專業性太強,離公眾太遙遠。

近些年,中國的美術館逐漸走向公共美術館機制,從業人員開始意識到,美術館不僅僅是面向藝術家的展覽館,還應當是從事藝術典藏、藝術研究以及公共藝術教育的機構。然而,這種轉型並非一帆風順。“轉型之後,國內的美術館發現,轉型為歐美式的美術館缺乏外部社會條件,於是紛紛形成了一種中國式的經營模式,即收取大部分展覽的場租費,這是美術館轉型期的一種尷尬。”曾任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副館長的顧振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這種模式很可怕,如果誰給錢就讓誰展覽,美術館會逐漸喪失話語權,建立標準也成為空談,公共文化服務就更不用提了。”北京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對記者説,“美術館是美育教育的地方,更多是發揮面向大眾的文化推廣作用。”

經費不足還是認識不夠?

改革開放以後,公立美術館開始從內部搞活經濟,一部分經費來源於財政撥款,一部分需要自籌。然而,很多美術館難以適應這一運營方式,因而只能以出租場地辦展覽為生。“國內的美術館貧富分化嚴重,有的美術館每年的收藏經費用不完,有的美術館一年只有幾十萬元的撥款,甚至難以支撐館內的基本開銷。”張子康告訴記者。

以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為例,2005年,政府預算僅解決了其1/3的開支,另有1/3的支出通過各種贊助方式獲得,剩餘的1/3的開支則通過美術館的一些其他方式的經營獲得,比如經營藝術品店和咖啡館、部分場館合作經營、與國際大品牌合作辦展等。然而,很多城市並沒有像上海那樣的經濟土壤和文化土壤。

經費不足讓美術館將公眾服務排至次席,“很多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教育只停留在口頭,因為這一部分的開銷不小,卻不會轉換為效益。”顧振清感慨美術館經營其實不易。對此,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曹意強曾提出建議:“國內的美術館基本上是等待固定的資金來源,國外美術館館長的主要工作就是籌集經費,不會等待哪個部門來給資金贊助,這些資金還可以用作投資,擴大可使用的經費。”

然而,有專家認為,美術館公眾服務的缺失並不僅僅源於經費問題,更多的是美術館對於自身的職能認識不夠。曾任廣東美術館館長的王璜生説:“一個新型的美術館,應該將關注人、重視人的問題提升為美術館的戰略職能,思考如何具有‘公眾意識’,運用相應的方式和手段為公眾服務,了解公眾的想法,具有公眾的思路和相應的政策方式等等。”

服務公眾是根本

對於美術館的理解,國內和國外存在差異。在國外,美術館和博物館是一個概念,而在國內,大多數美術館裏只可以看到近現代藝術作品。“這種差異造成了人們對美術館的理解的錯位,也顯現出美術館自身做法上的不專業。國內很多美術館雖然也設有教育部、學術部等,但是外界對它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只是一個做展覽的地方”,老百姓也覺得美術館是給專業人士看的,離生活很遠。”張子康説。

去年底,文化部下發了《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標準及辦法》,採取打分制,從綜合管理、建築與環境、藏品資源、展覽與社會影響、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務等方面進行評估考量。從項目設置和計分情況來看,評估標准將引導美術館逐步擺脫“重展覽、輕服務”的陳舊模式,實現“每年開放時間在300天以上”等要求。張子康認為,評估標準的制定十分有必要,起碼讓美術館在現階段有了一個發展方向。

有些美術館十分重視公眾服務,這其中有資金充足的公立美術館,也有機制靈活、運營狀況良好的民營美術館。在公眾服務上,中國美術館是所有美術館的典範。如2007年,中國美術館與古根海姆合作舉辦了“美國藝術三百年”,其中“十萬大學生走進中國美術館” 項目就惠及了更多的普通人。此外,上海美術館也將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納入了整體發展規劃,並定期出版《上海美術館之友》導覽冊,2009年舉辦了美術講座 30場,內容涉及美術教育、展覽鑒賞、美術知識普及等;北京今日美術館在今年暑假還舉辦了一系列的兒童主題講座,培養兒童的藝術鑒賞能力。

“在798藝術區辦一個展覽,每天有上千人觀看,還能説藝術是小眾的嗎?藝術應當成為公眾的藝術,不能只考慮藝術家等專業人士。能為大眾提供服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共美術館。”顧振清説。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