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宋莊新分享:能不能讓藝術群體生活更美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4 19:53:28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有人這樣概括,“20世紀70年代是硬體的時代,80年代是網路的時代,90年代是通訊網路時代,21世紀是創意性文化內容的時代”,而宋莊正是創意文化産業背景下的一個佔有“先天性”優勢性的超級渠道。從這個層面上,不難解讀這樣一個重要信號:宋莊的文化創新是時代的需求。因此,關於宋莊話題的討論與自身文化外延的容量都非常具有想像力與可能性。

  今天的宋莊在中央藝術區(CAD)背景渲染下,它首先是一個好題材,更重要的是,接下來,宋莊要講述的未來將是一種關於文化、思想、觀念、創新、行動的新分享的平臺故事。它結合了時代賦予的最佳大背景和文化大整合時代的趨勢,也囊括了關於一部精彩電視劇的全部元素:有率性十足的藝術家,有政府和管理機構的介入,有各種文化操盤手和投機商,有五彩斑斕的藝術機構建築物,有各種文化區域的不同膚色人,有不同思想狀態的交流與碰撞,有各種非主流的生活方式,有豐富的想像力,有各種困惑與迷茫,有各種利益代表者的糾結,有外界的好奇,當然還有美酒與各色美女……當然,誰來統籌這些元素,並讓這些元素匯聚出新的文化能量,將宋莊構建出來的新文化價值觀分享給更多的社會其他層面,換句話説,宋莊能否承載這樣的大戲,則將是留給外界關於宋莊未來的超級懸念。

  文化的分享向來是有模式的。世博會的文化分享已經很成系統,但是宋莊的文化分享卻是一個嶄新的方向。喧鬧的世博會現在如果沒提前預定,那麼想要在上海上床是非常困難的。世博做的是一種封閉,整合式的文化交流,它要奉獻的是雜交和快餐式的多元文化供應。這種交流有特定的時空要求,這對於遠道而來參觀者是一種程式性的要求,比如,必須在世博會“規定的動作”裏完成,才能分享到世博給你的體驗,比如要排隊,你才能體會世界各個國家的不同風格,不同思維,或者是先進,後者是落後的,或者是充滿創意的。

  從文化層面上看,如果將世博會視為是一種有設置的分享,這種分享是一種有時間性的,有主題性的分享,甚至可以解釋為填鴨式的全球區域文化匯聚,它的統一開放也意味著某種集體的內在的束縛。因為它是按照一個參數,設定了一個主題,這或許就是這種類型文化交流的最大局限——這種全球類型的文化供應,可以解決一時之需,但是對於本土化內在的文化培育這樣一個“超級任務”,則是需要有連結點,而今天的宋莊或許可以承擔轉型文化發展的新需求——或許今天可以這樣理解,世博會在全球城市裏可以複製,但是宋莊卻是獨特的,其內容的構建極具動態性。如果仍然用過去的思維來看現時宋莊面對文化新未來的現實,那麼宋莊不過是各種陳舊觀念文化的拼盤,當然這種情況在不斷需要新鮮創意和暢想新模式以及行動狀態下的宋莊來看,雖然在開始啟動階段可能性不大,但是仍然需要警惕中國特有的傳染型文化習性,這也將是宋莊能夠超越自身文化的強大束縛屬性,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匯聚新的文化區域——這是作為宋莊新類型文化區域面貌的價值和功能,如果看不清宋莊在今天特殊文化背景下尋求出口,那麼辨別文化方向的視線將註定是模糊。那麼對於宋莊價值闡釋都是多餘的,無非又是多了一個主打文化賣點的房地産開發之戰——宋莊就是要拉開一定的距離來審視整個社會原有的文化體系,因此尋找到新的文化發展動力,釋放出新的資訊和文化整合力量出來,體現出新文化的強大推動力。宋莊作為文化戰略上的新價值不能被保守的文化勢力劃為既得利益的戰場,在輸出各自保守的文化價值,而侵蝕宋莊的試驗價值。

  要接受宋莊你首先要挑戰自己對文化界面人工設置邊界的超越。你更不能單一的思維和方式去評價不斷蛻變中宋莊的好與壞。宋莊是一個在文化上還處於隱約但又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新願景,更帶有超越文化限制的多元文化形態互動的意識與立場。它是一個符合想像,排解壓抑,更具有現實行動的區域。宋莊在文化上的行動,這個階段意義遠遠大於保守觀念對這個地方的簡單定論。你暫時還不能很清晰的把宋莊,但你也別為它明天要落到“人間”而焦灼,它本來就是自由自在的鄉野生活。最重要的是,它現在的生成觀念,方式和方法,值得你去嘗試對它的連結與接收。

  接下來宋莊將迎來“超連結”的發展階段,“連結”好壞將決定它的未來。宋莊必須贏得一種成長的時間,在保守的文化勢力還沒有在這個地方得到平衡的機會點時,宋莊需要匯聚社會各種創新的想法,使得在搭建這樣一個多元化多訴求的文化背景下,能夠找到對介面。宋莊的成長還有賴於在最快的時間內能否培育一種自身能夠抵抗傳統約束的並不斷能夠保持文化開放姿態的基因。同時,社會層面在文化上達到的共識,也將推動“宋莊文化模式”即時性的交互分享。宋莊一方面自身的文化關係和訴求使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找到文化上的地理坐標,另一方面宋莊將又在與國內傳統文化並行或混合發展的過程中找到相容方式,並改善原有傳統機制的文化系統與方式。這些都要求我們今天觀看和推動宋莊的方式,是基於什麼樣的視野和觀念。因此,宋莊的文化半徑,完全取決現在執行與參與者的眼界。宋莊不應該是想像的結果,而是各方努力不斷實踐的行為。這種行為可大可小,可保守可先鋒,可封閉可開放,但是宋莊需要的是文化行動上的先鋒狀態,文化模式上的創新,文化觀念上的新生成,因此這種“行為”註定需要新的結構與關係,而不是做成一個傳統價值觀賞的文化面子工程。這種新文化實踐需要不斷突破我們對傳統的心理依賴,並對形成中利益關係鏈的不斷破解。宋莊應該呈現很明確的文化價值訴求,輸出一種新文化需求的信號出來,它的實驗性大於做成一個文化實體,比做成一個文化迪士斯樂園更重要,它要顯示出可移動“文化智庫”的參考與借鑒的意義出來——中國不缺少民族文化消費園的模式,而是缺少一個動態的生成中的文化生態的構建,不是做一個消費景觀下的文化消費園,而是生成可能性和多元互動的文化實驗區。宋莊首先不應該是地産商的開發,而是文化新觀念導致下的開放性平臺的搭建。

  如果説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是一種封閉式的舊文化景觀的商業開發,那麼宋莊則是新文化匯聚的平臺。宋莊和前者完全是兩種概念。宋莊突破的是將原有文化做成現成消費品,從而激發新文化的可能性。宋莊內在的核心推力是文化生成,即是最新文化觀念的互動,也是現成可視與可消費文化形狀的直接顯示。宋莊已經不可能封閉,而是需要在這場開放性的文化構建過程中,發揮其最大的效應,將宋莊對於文化的價值衍生出來,連結到其他層面,從而改善目前保守型與非流動性文化的現狀。

  需要指出的是,如何理解宋莊文化上的開放性,對於中國十分保守的文化觀念具有超級現實的意義。宋莊屬於一個形成中的平臺的分享,它同步性的接受成長中的多元類型文化和文化新觀念,同時它自身又在不斷裂變出新的文化能量。這是基於這樣的一個背景,宋莊作為一種文化增值區域的身份出現,它的價值更具有開放性,因此目前的宋莊仍然充滿更多的可能性。

  宋莊以及未來更多其他區域“宋莊”現象的出現,則是一個開放性的分享,它將更多的帶動今天我們對於新文化實驗積極探索的意義。這種分享對當下的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麼大規模和體量的文化實驗場,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難以想像的,它的價值與影響力將是世界級的,這也是宋莊未來能夠跨越一些發展中的限制,在更大的文化共識面上,發揮它的積極和優勢,從而尋找到自身的文化張力和生命力,從而使自己的作用難以取代。

  值得期待的是,宋莊諸多美術館和藝術機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文化容器,而且這種容器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它可以吸納全球最新的藝術文化實驗和景觀,展示在這個動態的平臺,因此宋莊的活躍是內外部交流形成的,而不是一種被動式的輸送,這就是宋莊表面上看它是一個相對溫和的村莊,甚至在生活方式上也不是最新潮的,但是這裡的文化容量與交互産生的張力,卻是它最大的景觀和生命力。未來數百個或更多數量的美術館和藝術機構共同支援起來的多樣文化的流動,這個藝術機構交互變動,産生新的文化景觀將是宋莊文化最具活力的原動力。

  宋莊自身裝載的基本應用程式:首先是,它一開始面對的是國際性的平臺,這個平臺上的文化需要新的對話性的元素,而宋莊提供顯示了這樣一個全球化與消費化背景下的文化特質。其次是,文化的互動性又是可以在第一時間內跨國界,跨區域,跨文化,這也是宋莊作為塑造新文化價值平臺的基礎,特別對本土文化是一種很自然不過的刺激,你不可能在這個平臺上拿出保守的文化去對接世界各種文化。第三,宋莊模式的啟發性,它可以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在中國特有的機制下,宋莊效應將啟發更多的可能性,打開中國文化重啟啟動的一個界面,從而為流動性的文化構建提供一個方向。第四,宋莊自身承載價值不斷的發生裂變,基於它平臺意義的凸顯,在新文化上的汲取,成了它的主要呈現和匯聚的方式,宋莊的模式決定了這個區域隨時可以匯聚成文化上最新的觀念和表現的方式,它將為自身以及其他層面提供更多的動力。從10多年前的畫家村,到06年的文化造鎮,到2010年規劃中的中央藝術區(CAD),再到未來的文化輸出。它的成長與變動都自然與不自然之間插上了當下社會文化需求的翅膀,宋莊的未來,取決今天對這個文化生態所構建的基礎框架。而值得擔心的是,現在如何為這個實驗狀態的區域,輸入新的觀念,新的模式,而不是導出保守的方式。這是今天面對束縛型文化在“宋莊”能否找到出口,能不能在發展的過程中將新文化的立場抽離出來,而不是並到傳統的文化軌道裏,這是拷問每個藝術工作者的能力問題和對文化方位判斷的觀念水準。宋莊的可能性取決於無數個今天我們能不能在精神、文化、價值觀念上的寬容和真實的多元化,而不是停留在文件與想法的當中。簡言之,宋莊未來的價值,就是打破約束型的文化結構,通過新的文化,在新的模式裏找到新的方式和機制。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