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華君武追思會在京舉行 侯一民吁加強漫畫諷刺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30 16:21:16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美術界人士在華君武生平照片前回憶青年時期的華君武。新華社記者汪永基 攝

昨天上午,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追思會在中國文聯大廈舉行。美術界諸多知名人士、華君武的家屬親朋,以及華老的讀者等近百人出席了追思會。追思會上,著名畫家侯一民稱,儘管這些年漫畫式樣多了,隊伍也壯大了,但卻缺少像華老那樣具有諷刺和“匕首與投槍”作用的漫畫,不能因為漫畫繁榮了,讓那些具有批判精神的作品缺席。

時政漫畫一針見血

當天,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中國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吳長江、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著名畫家侯一民、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等美術界代表前來參加了追思會。上午9時30分,華老的生前友好陸續到場,不少人佇立在報告廳外的墻壁前,默默欣賞著墻上張挂著的數十幅華老的漫畫作品,追憶著華老的漫畫一生。報告廳內肅穆莊重,主席台中央是華君武側身坐姿像,神采奕奕,周邊張貼懸挂著他不同歷史時期的照片,作為對其一生的回顧。10時整,追思會正式開始,與會者全體起立為華君武默哀。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吳長江稱,華君武曾主持美協日常工作長達30多年。在中國美協工作中,他勇於擔當,任勞任怨。他還是廣大美術家的良師益友,齊白石、吳作人、劉開渠、李可染、關山月等一大批著名藝術家都曾得到他的關心和照顧,而一些後輩則得到了他的提攜。更為讓人稱道的是,華君武的時政漫畫立場明確、一針見血地讓讀者看到事物的本質。他的生活漫畫,針砭時弊,雋永幽默,深刻地揭示了民眾性格中的弱點和缺點。

衣著樸素卻儒雅瀟灑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于藍回憶起和華老在延安相處的日子。她説,在延安的那段日子,他們兩家交往緊密,華君武是她們家的常客,儘管時局艱難,但華老積極樂觀,衣著樸素的他,看上去卻儒雅瀟灑。他總是能給人帶來快樂,會拉一手好二胡,還曾給司機畫漫畫,祝他出入平安。

聽相聲當做業務學習

畫家侯一民與華君武相識在1949年,1950年“抗美援朝”展開時,他曾響應華君武的倡議,用畫筆積極配合“抗美援朝”運動。回憶與華君武的交往,侯一民説,華君武特別愛從其他藝術門類汲取創作營養。有一次,兩人聊天正酣,正好廣播裏放侯寶林的相聲,他立刻停下來,説“我要開始業務學習了”。侯一民説,華君武早年創作的政治時事漫畫“能抵十萬兵”,他的名字曾出現在國民黨的暗殺名單裏。後期則主要以諷刺畫為主,辛辣地批評社會上種種醜陋、落後現象。侯一民對目前漫畫作品流於搞笑、無厘頭擔憂,他希望青年漫畫家們像華老那樣有所擔當,創作出的漫畫在讓讀者喜聞樂見的同時,也要有批判精神,諷刺醜陋現象的作品也要多一些。侯一民的話獲得了在場眾多美術界人士的認可。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