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成都80後“卡通一代”“宅”在家中“進攻”當代藝術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09 16:10:35 | 文章來源: 四川線上-華西都市報

毛絨玩具是李果的創作靈感

郭岩作品《鬥淫蟲》

李果

吳定隆

吳定隆作品筆觸細膩

他們的成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們是看著漫畫上著網長大的,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作品當中缺少憤怒和對社會的反思及批判,他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是他們這一代人的共性。”——陳默

本報記者獨家調查成都80後當代藝術家群體,“關注自己”是他們的生存狀態

著名策展人、中國當代藝術“教父”栗憲庭曾説過:“成都作為僅次於北京和上海的當代藝術重鎮,藝術氛圍極好,那裏的優秀藝術家一代接一代層出不窮,而且老中青三代個性都很鮮明。”上世紀80年代的“傷痕美術”催生出了周春芽、何多苓這樣的一線藝術家;20世紀之初當代藝術掀起的與市場接軌的風暴又把吉磊、屠洪濤、唐可等70後藝術家推向人們視野;如今看著鳥山明、宮崎駿漫畫,吃著洋快餐,挂著QQ和MSN長大的成都80後藝術家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長起來,和那些前輩相比,他們更加藐視權威、為所欲為,作品也更加卡通和鮮艷,表達自我的同時也愈發顯得孤獨。本土當代藝術圈中“卡通一代”是如何形成的,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市場前景如何,本報記者昨日分別採訪了三位最為典型的“卡通藝術家”。

SideA

現象

80後“卡通畫家”關注自己

50後、60後和70後的成都男藝術家喜歡扎推,經常約在一起喝茶擺龍門陣;更喜歡把工作室修在一起,隔三岔五串串門,交流創作心得,所以有了藍頂、西村、濃園等分散于成都四處的藝術群落。80後的男藝術家往往都是獨生子,他們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無法自拔,他們的作品很難看到年輕藝術家慣有的“憤青”習氣或者是揭露和批判性質的現實主義情感,卡通人物、蘿莉、公仔、毛絨玩偶和腦海中臆想出來的夢幻世界,是他們熱衷的題材,甚至第一眼看到他們的畫,很多人都誤認為出自女性之手。李果、吳定隆、郭岩以及去年因意外逝去的傅開來都是卡通繪畫的高手。此外,何多苓的弟子曾樸以及目前正在處於上升期的楊家勇、尹峰成、吳江濤、楊方偉等大批80後藝術家也樂於在作品中加入卡通元素。

李果

喜歡毛絨玩具的大男孩

半個月前,成都K畫廊舉行了一場名為“尋找自己的孤獨”的當代藝術展,展覽的主角是剛從大學畢業沒多久的80後藝術家李果,對於李果來説,他熱衷於用“卡哇伊”的筆調來把心中的夢幻場景描繪出來,這是現在他創作的情感主線,他不喜歡用寫實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和社會的看法,更不愛和自己的前輩一樣用畫筆來針砭時弊。“和大多數80後藝術家一樣,我關注的是自己。”在《立足之地》、《危險地帶》、《正中靶心》、《放我下來》等作品中,能看到李果畫作的主角無一不是毛絨玩具或者是稻草扎成的泰迪熊,他説:“我所畫的毛絨玩具是一種伴隨我長大的普通物件,直到現在我家裏還收藏了很多。”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