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從白描到彩墨 解讀才女潘玉良的中國畫創作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04 13:58:28 | 文章來源: 《書畫世界》

潘玉良 讀書女 105cm×71.5cm 1954年安徽省博物館藏

解讀潘玉良的中國畫應首先從她的白描談起。大約在1937年潘玉良開始嘗試用毛筆進行人體寫生。1937年6月10日,她出國前的最後一次個人畫展在南京華僑招待所舉行,畫展中陳列了陳獨秀為她題詞的三幅白描作品(現藏安徽省博物館),這三段題詞為:

“玉良女士近作此體,合中西于一冶,其作始也猶簡,其成功也必巨,謂余不信,且拭目俟之。”

“余識玉良女士二十餘年矣,日見其進,未見其止,近作油畫,已入縱橫自如之境,非復以運筆配色見長矣,今見此新白描體,知其進猶不止也。”

“以歐洲油畫雕塑之神味,入中國之白描,余稱之曰新白描體,玉良以為然乎?廿六年初夏獨秀。”

1932年10月15日,陳獨秀在上海岳州路永興裏11號第五次被捕,很快被押解到南京。次年6月底,國民黨政府最高法院“判處”陳獨秀有期徒刑8年,被關進南京第一模範監獄(又名老虎橋監獄)服刑。陳獨秀與潘讚化為相識幾十年的同鄉和至交,他的很多家事都是潘讚化出面幫忙解決的。當時潘氏夫婦在南京定居,因而,他們多次去獄中探望陳獨秀,這三幅畫作的題詞就是陳獨秀在獄中所寫。從陳獨秀的題詞中我們能看到他給予潘玉良的評價是非常專業的,而絕非一般泛泛的溢美之詞。陳獨秀學貫西,具有很高的藝術修養。他敏銳地觀察到潘玉良的白描是不同於傳統的白描,除了繪畫對象為西畫中較常出現的人體外,潘玉良利用中國繪畫線條中的粗細、頓挫變化,以西方繪畫基礎訓練中的造型技巧和透視原理,用傳統白描人體畫的形式來表現人體,因而具有“歐洲油畫雕塑之神味”。這種表現效果完全符合陳獨秀“改良中國畫,斷不能不採用洋畫寫實的精神”(陳獨秀:《美術革命—答呂澄》,《新青年》1919年第6卷第1號)的主張。當時的《中央日報》評論道:“由於陳獨秀先生的評語,我們至少可以認識潘女士這種‘新白描體’的價值。張道藩先生也説:‘這一次畫展內使我們最驚奇的是她的白描人物,這顯然是她的一種新試作,但是我們由那些畫裏已經看得出她對此種作品成功的確證。’真的,在這種畫裏,我們見到一種中西畫理的天衣無縫的溶合!以東方的精神入西洋畫法,結果在繪畫藝術上開闢一片新園地,一個藝術家不是應該孜孜努力尋求新園地麼?”(《潘玉良畫展巡禮》,《中央日報》1937年6月12日第7版)。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