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青年藝術家群展“線索”在Boers-Li畫廊展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21 13:33:0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吉磊,從天國向城市降落,2009,布面丙烯,200x240cm

作為2010年的首個展覽,Boers-Li畫廊將通過群展“線索”,把我們的視線聚焦在那些正在崛起的年輕藝術家對於當代中國社會的心理現實的描述、隱喻以及對於心靈安頓的方式之上。Boers-Li畫廊將於3月20日至4月11日,舉辦群展“線索”,參展藝術家包括胡曉媛(1977,北京)、吉磊(1972,成都)、劉窗(1978,北京)、邱黯雄(1972,上海)、仇曉飛(1977,北京)、楊心廣(1980,北京)、詹蕤(1980,武漢)。 這些作品不僅預示著藝術家們未來幾年的創作方向,同時也試圖呈現出在他們過去一年創作中開始出現的相似之處,即由對中國社會的象徵主義般的詮釋轉化為對於當下社會的心理現實與個體存在之間的微妙關係的關注。過去十年,中國藝術家經歷了全球政治與經濟的高速運轉和泡沫,風情萬種的引誘與絕情地禁止。在如同過山車一般的起伏回蕩之中,開始真正面對那個身處其中、卻又有些陌生的日常情境。這種陌生化的日常情境構成了藝術家的創作線索,即現實、歷史與心理的關聯,視覺隱喻與行為治療。所有的這些似乎從一個側面預示著正在結束的21世紀第一個10年中,中國當代藝術舉步維艱的新方向。

仇曉飛,悲觀的暮年,2010,布面油畫,300x380cm

劉窗,標記(A-1107),2004,裝置,尺寸不定

仇曉飛和劉窗分別所呈現的是個體與現實關係的兩個極端:分裂和失憶。仇曉飛筆下的感知世界是精神分裂病人幻想中的、無法與現實統一的世界。顏色艷麗的方格子或許充滿了詩意,但是其來源是精神病院的墻壁,其原始目的是為了在心理上形成一種震懾,同時它們又關聯著高樓大廈在日常環境中的心理壓迫。所有意象代表的是精神病人對特定圖像所感受到的與眾不同的含義,而這些又成為藝術家對我們現實生活的一個毫不留情的提示。劉窗用攝影的形式記錄下的行為,是嘗試給患有失憶症的朋友創建一個為日常生活而設置的清單系統 。藝術家將折疊的卡片放在物體旁邊,希望當有物體被移動的時候,卡片會倒下;即使走過地面帶起的一陣微風,也可以放倒一些卡片,從而在記憶的空白處創造出一段生活的蹤跡——哪怕是那些不值得一記的小事。

邱黯雄,讓我忘了這一切,2005,裝置,尺寸不定

胡曉媛,沒有為什麼,2010,影像,23’

對現實世界的臆想構成了展覽中的另一個部分,邱黯雄的攝影《讓我忘了這一切》,在大小不一的燈箱裏裝滿了現實場景,這些美景的真實性又被安插其中的動物、人物形象所干擾,但誰也不敢確認這些無辜的動物並不會真的出現在這些如現實一般荒誕的情境中。在這裡妄想的現實並非總是折射著瘋狂,有時它反而給人一種平靜的感覺。胡曉媛的影像作品表現的是在一個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中,生命體的蠕動,生機勃勃卻讓人反感。而影像真實記錄的是像蠶繭一樣在柔軟平滑的包裹下,竭盡全力、痛苦漫長的行為過程。在藝術家的“心理的現實”世界中,心理經歷積聚的能量被釋放到漫長的重復運動裏,從而希望實現對行為意義的逃逸並獲得身心的解脫。同樣的解脫也表現為吉磊筆下的遊樂場。旋轉的過山車帶來的刺激讓人們成功地在心中驅除了“當下”而快樂。吉磊筆下的遊樂場有著難堪的工業化的外貌,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都市情緒垃圾場的角色,在這裡吸引我們的是片刻的“歡樂”與永恒的落寞的“空白”之間的對峙。

詹蕤,2008年12月21日到2009年3月11日—天氣變化No.2,

2008—2009,布面丙烯,190×190 cm

楊心廣,樹梢,2009,裝置,尺寸不定

在日常行為與心靈安頓的問題上,詹蕤、楊心廣不約而同地、除卻了宣泄式的表達與闡述。通過支解日常生活的存在,將瑣碎制度化以安頓自我。詹蕤將曾經帶來無限詩意聯想的天氣變化歸納為乾癟的幾何符號,每天不帶感情的記錄和描摹,最後詩意被變成了手繪的像素或者沒有情感的抽象。他從不試圖以各種形式闡發那些自己不能駕馭的生活元素,只是用單調的圖形記錄著自然或者社會,從而審慎地標注包括自己在內的世間萬物的變遷和邊界。與此同時,楊心廣的作品同樣也刻意繞開對日常生活的瑣碎描述和對窘迫生活的憤懣。《樹梢》的材料取自於樹梢末端,即被稱作細枝末節的東西。這些傲立於枝頭的樹梢,是樹木與天空的連接,它們充當著最細微的角色,在風中詩意的招搖著。從而體現出自我意志卑微然而自在的存在與表達方式。 而這也恰成為了本次展覽藝術共同的精神寫照,即中國古人所説的“草灰蛇線,伏延千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