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成就與開拓——新中國美術60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20 19:34:53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孟繁瑋

 

美術史論研究的推進

與美術教育的得失

60年來,隨著民族的振興、文化的發展、美術創作的興盛、美術思潮的更疊,中國的美術史論研究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推進。薛永年言簡意賅地勾勒出新中國美術史論研究發展的兩個階段(1949至1976,1976至今)的大體脈絡,觀察60年來中國美術史論研究事業的發展,大體可以圍繞時代提出的新問題、提供的新材料,找到相應的新方法。他還提示學科的發展要求美術史學者切忌追隨時風,急功近利,而要重視對古代傳統和西方美術史學的雙向深入,特別是國學傳統,立足於體系性的通盤了解後,結合自身研究實際作出自覺性的戰略抉擇。楊斌以“理論需要自覺,更需要自信”為題,客觀審視了新中國美術理論的發展歷程,認為“論從史出”的理論研究方向是建立“中國美術觀”的基礎,我們今天的美術觀多受西方藝術形態理論的影響,一般是以繪畫和雕塑形態為核心和重點,相應地“工藝美術”退居到邊緣地位。如果我們從更加生活化的樸素視角來審視歷史,就會發現中國人更看重那些和實用密切相關,存活、蘊含于實際生産和人倫生活中的造型創造,類似於今天所説的“工藝美術”範圍。可以説,“工藝美術”最能突出展現中國最為普遍也最為深厚的中國美術觀。建立“中國美術觀”的基礎是尊重中國的美術歷史,從中申明以中國文化為背景和依託的旨在復興民族文化的“中國美術觀”。張敢談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外國美術史研究正逐漸走出“編譯”狀態,朝著具有獨立學術精神的方向發展。

建國60年,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美術教育也有許多得失經驗值得我們回顧和反思。林木的發言概括了建國60年中國美術史論教育的格局與脈絡。曹慶暉以中央美術學院第一代中國畫教學集體為例,剖析了“三位一體”(以寫生為核心、以臨摹為援補、以創作為目標的寫生、臨摹、創作結合)的教學結構所具有的獨特意義。陳醉認為,藝術理論教育應注重前沿意識、樹立問題意識、明確作文意識,而前沿不等於前衛,新問題也未必屬於前沿。這種從具體微觀問題入手的研究,對於當下的藝術教育和藝術研究者都具有現實啟示意義。

研討會閉幕式上,邵大箴作了總結發言。他首先肯定了此次會議的學術討論成果,指出每位代表不同的視角、經歷、體會及學術觀點,共同促成了研討會眾家爭鳴的良好氛圍,也正是這種差異性才能進一步推動中國美術研究向縱深發展。同時,他也指出如何更好地團結藝術家、理論家齊心協力為中國藝術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是我們需要繼續思考的重要問題。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