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成就與開拓——新中國美術60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20 19:34:53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孟繁瑋

由文化部藝術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中國美術館承辦的“成就與開拓——新中國美術60年學術研討會”,主要針對新中國美術60年的時代特點和突出成就、發展脈絡和未來走向進行深入探討。此次研討會共分七場,分別圍繞60年中國美術的發展走向和和價值建構、美術創作、史論研究、美術教育、地域性美術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對當代中國美術發展中的相關學術問題進行了富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討論。

中國美術的發展走向和價值建構

救亡圖強的民族意志塑造了新中國獨立、尊嚴的國家民族形象,也成就了輝煌而不平凡的新中國美術。學者們從新的時代視點和理論高度,對未來中國藝術的發展走向和價值建構,進行了頗具啟示意義的解讀。

范迪安從國家觀念、人本精神、反思意識、文化的主體精神、現實關懷5個方面闡述了新中國美術的時代特徵和文化新質。確立國家性質和鞏固國家觀念,是60年貫穿中國美術創作的重要主題,如果説國家觀念在20世紀前半葉是零散、模糊的,那麼從新中國開始,國家觀念就不斷集中地得到視覺體現。新中國美術前所未有地反映人的主題,在創作建構上有對普通勞動者的歌頌,但更重要的是對社會共同理想的表述,這與西方現代美術的路徑很不相同。並且,新中國美術在不斷的反思中,始終以揚棄和轉換的方法內在促動著中國繪畫的演進。這樣的經驗不會因時代逝去而流失,也成為我們面向未來的重要依憑。

李松認為諸多畫種的組合構成了現代美術的整體格局,而畫種的分合與升沉,則顯示出中國現代美術自我調整、與時俱進的生命活力。20世紀的民族傳統文化包容了世界其他藝術形式,在多畫種的並行發展中,相互借鑒、交融,豐富了各自的繪畫語言,也成就了中國20世紀“大美術”的獨特格局。李樹聲談到我們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國現代藝術是完全正確的,越開放越增加了我們民族的信心,民族的自豪感。我們看到60年中前30年已經奠定了社會主義新美術的基礎,後30年已在不斷拓展擴大。60年中已有三代人分別顯示出成就,一代肯定會比一代更強。潘公凱認為,藝術的存在不是為創意而創意,而是為了人的本質建構,藝術活動中的發展和創新都是為了推進人的本質建構這一根本目的。現在,我們已經有條件回歸藝術的本位,通過藝術的文化性功能和審美的超越性功能,參與人的本質建構——未來的理想人格的建構,從而對未來人類的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張曉淩從經濟機遇、歷史經驗、中國文明的綿延性和豐富性、現代性與中國文藝復興的辯證關係、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中國文藝復興的內容等方面,全面闡釋了當代中國的藝術復興問題。他認為,一個新興的現代國家,必然産生與其性質、地位相適應的新文化,中國的文藝復興也是一個歷史趨勢。他提出,中國的文藝復興有一個義大利文藝復興不具備的條件,就是在全世界範圍記憶體在著一個以文化為紐帶的“文化中國”共同體,遍及世界的具有中國血統的人們正在根據“文化中國”這個概念進行重新表述。毫無疑問,這個文化共同體將會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注入巨大能量和來自不同地區的文化經驗,這一觀點值得今後的文化界深入探討和研究。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