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珂勒惠支個展再來中國 魯迅生前多次推薦(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3 15:25:58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珂勒惠支作品《死神與女人》。“‘死’從她本身的陰影中出現,由背後來襲擊她,將她纏住,反剪了:剩下弱小的孩子,無法叫回他自己慈愛的母親。一轉眼間,對面就是兩界……”——魯迅《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

作品《犧牲》

德國女藝術家個展時隔31年再來京,魯迅生前多次推薦,曾對中國版畫産生很大影響

“春天來了”,珂勒惠支也來了

1931年,德國女性藝術家珂勒惠支首次被魯迅先生介紹到中國,對中國現代版畫的發展産生很大的影響。1979年,珂勒惠支的首個中國個展亮相北京。時隔31年後,中國的觀眾將再次和她親密接觸——昨日,記者獲悉3月6日(週六),珂勒惠支個展將在藝美基金會畫廊空間(草場地261號)舉行。

40件作品展出三大主題

凱綏·珂勒惠支是德國表現主義版畫家和雕塑家。1979年,“珂勒惠支作品展”曾在北京舉行,展出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113件。31年後,珂勒惠支的作品將在“我的孩子,春天來了”一展中再度來襲。

藝美基金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展覽以1915年4月11日的“珂勒惠支日記”———“我的孩子,春天來了”為題,從女性藝術家自身的獨特角度來展現其不同的藝術面貌。屆時展覽將分為“自畫像”、“母與子”和“死亡”三個主題展出她三個系列的版畫作品:紡織工人起義、農民戰爭和戰爭系列,共40件作品。而在結束北京站後,該展還將巡展至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

曾梵志等作品同時展出

記者了解到,為了能讓觀眾重新審視近一個世紀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此次展覽除了展出珂勒惠支的作品外,還將展出她的追隨者曾梵志、譚平等藝術家早期深受其影響之作。比如,曾梵志畫中主人公的手和面孔就是其受珂勒惠支影響的見證。對於這兩位藝術家來説,雙手與面孔一樣重要。

藝術家黃銳告訴記者,由於時代局限,上世紀70年代大家只能接觸到為數不多的國外藝術家,珂勒惠支這位秉承馬克思主義創作理念的藝術家就是其中一位。而中央美院版畫係教授譚平指出,90年代以後,珂勒惠支的作品對中國藝術界的影響變弱,這與中國社會的變遷有很大關係。“當時德國新表現主義對中國當代藝術産生很大的影響,儘管珂勒惠支的作品與德國新表現主義在精神層面有著內在聯繫,但是她所運用的藝術語言主要還是古典的,傳統的。”

- “結緣”

他們是珂勒惠支的“粉絲”

我初次接觸珂勒惠支的作品時還只是一個小男孩。那是1978年至1980年左右,在家鄉武漢舉行的一個展覽上,我看到了珂勒惠支的一幅自畫像。雖然那時我還沒有做出職業選擇,但卻被珂勒惠支的作品深深打動。此後,我就收藏了15張她的作品。

□曾梵志

1980年我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珂勒惠支的名字在李樺、王琦等前輩的言談話語中不斷提起。從此,我逐漸開始對珂勒惠支有了一些了解。自己的畢業創作“礦工系列”,無論從形式語言、銅版畫技法,還是在精神內質上都與珂勒惠支有著密切的關聯。

□譚平

- 珂勒惠支與魯迅

1931年2月,柔石、李偉森、胡也頻、殷夫、馮鏗等左聯五烈士被殺害。魯迅特意從上海德國書店購得珂勒惠支的木刻《犧牲》,刊登在正要創刊的左連線關刊物《北斗》上,以示對五位青年的紀念。這是珂勒惠支的作品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印刷物上。

1931年8月,魯迅在上海舉辦“中國木刻青年講習會”,魯迅親自講了三次,其中一次是讓大家一起觀摩珂勒惠支的版畫。

1936年,魯迅親自編選、出版《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還撰寫《序目》,對珂勒惠支的畫一幅一幅地做了講解。

- 人物介紹

凱綏·珂勒惠支(1867.7.8———1945.4.2),德國表現主義版畫家和雕塑家。她的早期代表作品有《織工反抗》、《起義》和《死神與女人》等。1928年,她作為德國藝術教育界第一位女教授被選為柏林藝術學院版畫系主任。魯迅曾引述一位評論家的話説:“她(的作品)早年的主題是反抗,而晚年是母愛以及死。”

(記者李健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