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曹操墓驚現聊城版本:墓室華麗壁畫多(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01 15:15:03 | 文章來源: 搜狐文化

曹操墓驚現聊城版本:墓室華麗壁畫多(圖)

 

  聊城曹操墓壁畫中的龍,文物專家稱,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墓主人貴為皇室的身份。

聊城曹操墓外景。

  核心導讀:

  2009年12月13日,10多位專家通過對已出土文物進行研究和論證,最終認定安陽西高穴村“東漢墓”為曹操高陵。

  然而距離河南安陽一百多公里外的山東聊城孟莊村,有一個“孟堌堆”,孟莊村的村民認為“孟堌堆”才是真正的曹操墓,而距離這裡僅有數十里遠便是曹植墓,讓聊城市莘縣朝城鎮荒野上的這座“孟堌堆”更披上了“曹操墓”的神秘外衣。

  2月25日上午,本報記者獨家進入聊城曹操墓一探究竟,通過對話當地盜墓者尋得漢墓文物的去向,也因而揭開了聊城曹操墓背後更多鮮為人知的故事。“莘縣‘孟堌堆’最大的發現是墓穴內有龍虎瑞獸的壁畫,這也證明了墓主人貴為皇室的身份。”

  聊城欲爭曹操墓,這對聊城市及生活在此的百姓而言是一個契機,但多年來當地已成氣候的文物黑市交易又讓人不得不擔心這裡能否把握住這樣一個機會。

  “成也曹操,敗也曹操。”

  目前,在當地民間盛傳的一句話,似乎讓外界看到聊城爭取曹操真正埋身地的信心。

  本報獨家進入聊城曹操墓

  “你們要去朝城鎮?是不是去找那個孟堌堆?從這裡向南,直著走就到了。”

  “趕緊發掘,最好也出土些和曹操有關的文物,那樣我們縣城就出名了。”

  2月2 5日下午,莘縣縣城,驟降的氣溫本應熱鬧的街頭冷清了不少,但“孟堌堆”已經成為春節後這個小縣城最熱的話題。

  驅車出莘縣縣城,向南行駛20多公里,便到了古鎮朝城。民警、莘縣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和附近早已圍在了“孟堌堆”周圍。古墓東側,幾堆新土環繞著一個大洞。

  “這就是之前發現的盜洞。”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介紹,“現在裏面沒有什麼文物,只有些青磚和壁畫。”

  洞口只能容下一個人爬進,裏面漆黑一片。

  借助著手電筒的燈光,記者看到,洞的四週都是泥土。爬行了一段距離之後,空間豁然開朗,變成了一個長廊,長廊有3米多寬,高兩米多。

  長廊兩側用青磚砌成,頂部覆蓋著石板。記者測量了一下,每塊青磚長44釐米、寬25釐米、厚10釐米。

  而當燈光打在墻壁上的時候,之前提及的彩色壁畫清晰可見,青磚上塗抹著類似白石灰的涂層,涂層上面繪製著色彩鮮艷的動物,有的看似飛鳥,有的看似猛獸。壁畫上面的動物都統一用黑色的輪廓,外形都有些誇張,但卻都栩栩如生。其中有兩隻鳥看著像是在交談,眼睛、羽毛都分別著色,而有許多似龍似虎的動物,張牙舞爪,從頭部上的鼻子、嘴巴到身上爪子、尾巴,一應俱全。

  延伸了十幾米後,長廊到了盡頭。

  而在長廊中部,記者發現了一個被淤泥擁堵的墓門。

  “這個長廊是南北走向的,墓門是在西側。”莘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李洪冰介紹,這個在史志中沒有記載的古墓是東漢墓。整個古墓墓門應該向東。在“長廊”西側發現墓門應該是墓室門。並且這個古墓應該像其他漢墓一樣,有前墓室、耳墓室、後墓室。“整個墓室周圍可能有環繞的“長廊”,“長廊”肯定還有很多精美的壁畫。”李洪冰推測。

  “漢墓壁畫的發現,始於20世紀初,河南、山西、陜西、遼寧、河北、山東、內蒙古等地的漢墓裏都發現過,內容有神話傳説、歷史故事以及表現生活場景的,這個墓裏面的壁畫內容應該是些祥鳥瑞獸。”李洪冰告訴記者,墓室壁畫是當時社會風俗“舉孝廉”習俗的創新與延續,“根據壁畫內容,往往能推斷出墓室主人的身份。”

  “我們肯定是希望古墓被早日發掘,但是,國家對古墓的發掘有著嚴格的審批程式,不過目前我們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意向,準備向上級申報。時機一旦成熟,就能進行發掘,目前要做的還是對它的保護。”

  對話盜墓者尋漢墓文物去向

  再訪聊城曹操墓,還要從之前記者的一次採訪經歷説起。

  2月25日上午,經多方打探,記者找到在聊城莘縣“摸金”行當具有很高聲望的謝墾豐。

  已年近六旬的謝墾豐是土生土長的莘縣人,退回幾十年,在行內許多盜墓者看來,謝墾豐是當地少有能配得上“摸金校尉”稱號的盜墓者。

  記者了解到,所謂“摸金校尉”,最早正是為三國曹操所設,通俗地説,就是國家盜墓的負責者,專門發掘墳墓盜取財物以充軍餉,後來被多指為盜墓者。

  “許多年前我就已經退出了這一行,太臟、太危險,沒有出息。”目前,除了幫兒子照看一家並不太大的便利店,謝墾豐依靠自己多年的摸金經驗,幫政府確定一些漢代古墓的價值。

  謝墾豐告訴記者,地處齊魯大地西部的聊城是山東漢墓分佈最廣泛的城市之一,現在的東昌府區和莘縣則是聊城境內漢墓最密集的地方。

  “行內都説漢墓是最窮的墓葬,但值錢的東西還是有的。”謝墾豐介紹説,凡是入行不深的盜墓者,往往是不敢去動一些大的墓葬的,因為古代地位顯赫者的墓都有不同的“坎”,一但處理不好這些“坎”,很容易讓盜墓者丟了性命。

  “許多年來,雖然當地漢墓被盜挖的現象比較嚴重,但真正的大穴多半仍保存得比較完好,盜取大穴需要先進的工具、技術和大量人力,在當前文物監管越發嚴謹的情況下,沒有人願意為不知定數的結果鋌而走險。”謝墾豐還告訴記者,一直以來,聊城境內的漢墓之所以被盜現象嚴重,主要是漢墓封土堆比較高大,極易被人認知。

  “還有就是政府對漢墓的偏見,認為漢墓破破爛爛,沒有出土什麼珍貴文物,不加保護,對流失於民間的明器也不去追回。”謝墾豐所説的明器其實就是墓葬內的文物,他還向記者透露,目前大多數盜墓者都是漢墓附近村莊的百姓,“盜取的明器,多賣給了當地文物販子。”

  文物流失背後的黑市交易

  孫田河,59歲,行內公認當地最大的文物販子,在聊城市區擁有三家以上古董店。

  告別“摸金校尉”謝墾豐的當天中午,當記者以一名外地買家的身份與對方接近時,竟先後經歷了盤問、搜身等諸多“行內規矩”。

  與大多數選擇背陰的古玩店舖不同,孫田河的一家店將大門朝南而開,“在聊城,我的貨是最多最全的,你們想要什麼我這裡都有。”

  當記者詢問是否有漢墓中的明器出售時,對方將記者引入了古董店二樓的臥室。

  “有一批剛剛到的彩陶,品相相當好,價格也比較高。”説話間,孫田河從臥室拐角處抱出了一個大紙箱,打開紙箱、解開數層塑膠(12150,25.00,0.21%)袋,一隻高約一米的彩陶武士顯現出來。

  武士分為首體兩部分,身披五彩盔甲,頭戴護頸皮盔,手持青銅戈,造型十分威嚴,而根據歷史記載,戈這一兵器盛行于商至戰國時期,秦以後逐漸消失。

  “曹操墓知道嗎?實話告訴你們吧,這只陶俑就是莘縣朝城曹操墓那邊送來的,你們恰好有幸碰上了。”見記者不信,孫田河又從臥室拐角處抱來了三個紙箱,打開後,箱內依次呈現出一隻彩陶僧侶和兩隻彩陶駱駝。

  彩陶僧侶與武士尺寸相當,唯一不同的是後者的首體並未分開,僧侶身披彩色袈裟、手挂金色念珠,外形惟妙惟肖。後經當地文化部門工作人員證實,這種彩陶僧侶在聊城漢墓發掘中還是首次發現,根據相關記載,可以推測墓主人生前可能信奉佛教。

  此外,孫田河向記者展示的彩陶駱駝其製作工藝更是精妙絕倫,雖然每只駱駝均為雙峰駝,周身均以白色為主調,但細細看來卻各有不同,有的俯首擺尾、有的昂首邁步,而且每只駱駝所負物品也不相同,有的是載著鎏金寶箱,有的背著七彩編簍,展現了墓主人生前奢華的生活。

  孫田河還告訴記者,曹操曾在東武陽為官,這裡才是真正的曹操,而這些彩陶駱駝則可能是為其背負“財寶”的。談到價格,孫田河開口每件6000元,“這批貨從當地弄出來不容易,以往很難碰到這麼稀罕的物件。”

  隨後,本報記者將這一情況上報給了當地公安部門,2月25日下午,這批所謂由聊城曹操墓盜掘而來的陶制明器被當地警方成功查獲。

  文物追回對“曹操墓”意義重大

  “其實我們一直在與盜墓者進行著鬥爭。”2月25日下午聊城曹操墓保護現場,聊城東昌府公安分局劉隊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為了追回與曹操墓、曹植墓有關的文物,警方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針對聊城古墓分佈較多的情況,多年來,我們從未鬆懈過對這些古墓的保護以及對流失文物的追回。”

  根據資料顯示:2008年11月20日,公安幹警追回了纏枝葡萄瑞獸鏡、青釉餅足碗和青釉雙係罐三件唐代文物;2006年7月23日,聊城市追回了陶香爐、陶甕、陶罐等14件東漢時期珍貴文物;還有17件西漢時期的彩繪陶馬俑、騎馬俑、陶立俑、陶跪俑……

  “但是聊城境內的漢代古墓公佈情況太過複雜,也給我們的追繳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劉隊長説。

  聊城市文物事業管理局趙主任告訴記者,自從河南宣佈確認發現安陽曹操墓之後,當地公安機關就發出曹操墓文物追繳令,現在,安陽方面對文物追回的最高懸賞已經高達10萬元。

  莘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李洪冰還告訴記者,當初河南安陽在確定曹操墓穴的關鍵證據中,就有一部分文物來自一系列盜墓案的破獲,“所以説,文物的追回對聊城曹操墓穴主人的確定,也能起到一定的佐證。”

  “莘縣‘孟堌堆’最大的發現是墓穴內有龍虎瑞獸的壁畫,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墓主人貴為皇室的身份。”當天下午,聊城市文物事業管理局馮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他們已經進一步加強了對這處墓葬的保護,政府也有保護髮掘的意向,並將這一情況及時上報給了上級。

  據了解,直至2010年1月14日,考古研究所在北京舉辦的年度公共考古論壇上,8位考古專家儘管認為安陽縣西高穴曹魏大墓為曹操墓的階段性結論具有相當的根據,仍沒有最終“蓋棺定論”。

  “這對聊城曹操墓而言是一個契機,聊城市政府應該把握住這次機會,因為對當地百姓而言,也是民心所向。”李洪冰説,目前,在聊城境內出土的漢代文物多數含有珍貴的歷史文化資訊,價值無法估計,而通過考古調查,清理挖掘,掌握、了解漢代的墓葬特點,既可以了解歷史,也可為當地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軟環境,“文物不可再生,不能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其實,莘縣“孟堌堆”最終是不是曹操墓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過這場“曹操墓之爭”,最終能夠引起當地政府對古墓、文物的重視,加強對古墓中那些民族瑰寶的保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