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十一屆美展陶藝展的傲慢與偏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30 20:08:5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章朝輝

作為景德鎮的從藝者,欣喜地看到本屆全國美展把陶藝也列入到主流藝術門類當中,並和漆畫作為一個獨立展區,既顯示了本屆全國美展的包容、多元、開放的胸襟,也反映了當今陶藝的繁榮和壯大。然而當看到作為全國性的陶藝展作品時,給我一個極深刻的印象和疑問:與其説是陶藝展,不如説是陶或瓷材料的雕塑展,雕塑藝術發展到現在,材質上有石、磚、木、竹、銅、鐵、玻璃、樹脂、石膏、沙、蠟、陶、瓷。因此我認為把這樣的陶藝展劃到雕塑門類也許更合適。

任何一個藝術門類的材質都有特定語言魅力和藝術水準。漆畫、水彩、油畫、國畫都因材質産生出不同的藝術美感。當然陶藝也不例外,它是集土、火、釉為特徵的藝術,再細分陶與瓷因燒成溫度與工藝不同,又有不同的藝術魅力。它與其他主流畫種一樣,創作者掌握其材料性能(即工藝)就可以充分發揮其藝術才情,那麼運用好了土、火、釉就能隨心所欲做陶藝。雕塑也好,繪畫也罷,兩者不應相互排斥,其實他們都反映了土與火、釉的材質魅力,尤其是釉下繪畫幾乎全靠火。大量事實也證明除雕塑外,許多藝術家創作了大量陶瓷繪畫作品,藝術水準之高決不遜色于任何一個藝術門類。回顧一下人類早期的彩陶,既有具象、又有抽象且與容器渾然一體的形式。不説元青花大寫意畫,也不必説畢加索、米羅的陶藝作品,就説當代美國的溫黑格比的器形風景畫,國內的朱樂耕、寧剛、李林洪、白明、劉正等大量的繪畫性陶瓷作品,都可以説明陶瓷藝術除雕塑之外,還有其他的陶藝形式;其實繪畫藝術對陶藝的影響更大。現代西方陶藝,無論哪種風格流派都有繪畫風格流派的影響,如陶藝中的裝飾、具象、寫實、象徵、抒情、表現、裝置、波普等都與繪畫風格、流派,異曲同工。其中許多陶藝家自身就是畫家,並且也有許多陶藝家不斷探索雕塑、容器與平面繪畫的關係,難道這類實用容器、平面創作的繪畫也不叫陶藝,或沒有水準嗎?

以繪畫的語言在陶或瓷上表現就不能算陶藝,我認為參與美展的組織者、評審者,有失包容性或是片面性,難道這種陶瓷繪畫就不是土、火、釉的陶瓷材質嗎?沒有材質的魅力嗎?這點值得學術界和廣大同仁深思。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就不斷有許多的著名國畫、油畫家參與到陶瓷繪畫中來,如祝大年、吳冠中、劉大為、俞曉夫、陳逸飛、冷軍等,都參與過陶瓷繪畫。近幾年來自各美院、畫院的教授、畫師、職業畫家紛紛來景德鎮從事陶瓷繪畫創作,他們都看到陶瓷繪畫的藝術感染力。陶藝與漆畫等其他主流藝術相比,無論從它們的歷史看,還是從創作隊伍普及程度和參與創作者的素質、以及在中國乃至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來看,都不會遜色于任何藝術門類。從原始社會就出現了彩陶,從古代禦窯廠至民國時陶瓷繪畫學校,到新中國先後成立景德鎮陶瓷學院、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江西省工藝美院三所專門陶瓷學校,以及後起的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它們都培養了大量從事陶瓷繪畫方面的專家、學者、教授,可謂名正言順的科班。然而油畫、水彩在中國不過百年,才初見端倪,在全國至今也沒有一所像陶瓷那樣有專門的高等學府和悠久的歷史。每年有許多外國藝人到景德鎮朝聖,不是説民族才是世界的嗎?陶瓷曾是中國的代名詞,陶瓷繪畫也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相反中國陶藝展上幾乎找不到陶瓷繪畫作品,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説,與其他主流美術相比,尤其是漆畫、廣告藝術等都可以劃成主流藝術,而陶瓷繪畫卻處在一個不倫不類的不公正的地位。一方面陶瓷繪畫藝術處在一個非主流藝術之外,另一方面卻又代表了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


左正堯 流水賬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