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虎門銷煙圖》創作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22 19:38:14 | 文章來源: 《當代中國畫》雜誌

虎門銷煙圖 263cm×785cm 2009年作

文/ 李延聲

 

李延聲簡歷

 

我國近代史上,“虎門銷煙”震驚中外。偉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會同愛國將領鄧廷楨、關天培等,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廣東虎門,將繳獲的西方殖民者毒蝕中國人民的鴉片21000余箱、凈重2376254斤全部銷毀,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拒絕毒品、維護國家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堅定決心,也因此開始了與帝國主義列強艱難抗爭的歷程。

中國畫《虎門銷煙圖》,再現虎門銷煙這史詩般的壯麗場面,追憶近代這段百年憂患的悲壯歷史,祭奠愛國志士仁人,謳歌中華民族精神風骨,站在今天時代的高度,追思這幕歷史的片斷,以俯視角度加以掃描,又用近鏡頭逼近特寫,審美地、言情地藝術再現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

我曾經多年醞釀、歷時兩年創作,于1997年完成中國畫長卷《魂係山河》,表現鴉片戰爭的百年曆史,表現這百年民族的精神史和情感史。其第三部分《銷煙氣如虹》,畫的就是虎門銷煙的歷史壯舉。這次創作《虎門銷煙圖》,于2006年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工程,2007年與文化部重大歷史題材辦公室簽約,2009年7月完成創作。

為了深化主題的表現,我反覆構畫了十多幅草圖,經過文化部召集的幾次草圖觀摩,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確定了正稿,放大成高2.63米,寬7.9米的畫面。畫面構圖著力尋找到一種獨特的形式感, 將林則徐等禁煙領導者處理為靜態,與銷煙壯士們龍騰虎躍般的動感,形成強烈的對比,呈現出氣壯山河、力挽狂瀾的雄偉態勢。畫面人物基本上分成3個組合:將林則徐等禁煙領導者放在畫面中心的指揮禮臺上。讓銷煙壯士們分別佔據了畫面的大部分篇幅,由高至低,川流不息。在畫面左側,有前來助陣觀看的民眾。層層疊疊的人群,以血肉之軀組成綿延不斷、堅不可摧的長城,形成波濤滾滾的怒潮, 體現虎門銷煙萬眾一心、熱血沸騰的情景。

主題的深化全靠形象的深化。創作中將形象的探索與歷史的思考相統一,將歷史人物的肖像置於當代的認識之中。《虎門銷煙圖》著力塑造幾位禁煙領導者獨特不凡的形象:凸顯林則徐作為禁煙統帥剛正不阿、運籌帷幄;兩廣總督鄧廷楨年過六旬,飽經風霜、深思熟慮;關天培身為廣東水師提督的英勇威武、堅韌剛毅,還有廣東巡撫怡良等官員的風貌。總之, 力求人物造型飽滿概括,個性獨具,盡顯其凜然正氣。鬥志高昂的銷煙勇士們袒胸赤腳,揮汗拼搏。有的正不斷地把一箱箱沉重的鴉片搬運到銷煙池旁;有的正使勁砸開箱子、搗碎鴉片,扔入銷煙池中;有的正奮力以手中的鐵鋤、特製長耙等不停翻攪銷煙池中鴉片;有的正忙著往銷煙池中添加鹽鹵和石灰……如雕如塑、厚實碩大的勇士們,如同激流中磐石,煙雲中山巒,烽火中鐵壁,表現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徹底銷煙、抵禦外患的磅薄氣勢。畫面上,在煙氣升騰和黑雲壓城的氛圍中,隱約可見遠處屹立著炮臺,預示戰爭風暴即將來臨,增強畫面的悲壯感,體現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虎門銷煙圖》比《銷煙氣如虹》畫面上增加了林則徐等禁煙領袖親臨銷煙現場指揮, 還在背景上增加了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的民眾,其中也有外國商人。史書記載:道光皇帝命令讓沿海居民和在廣東的外國人“共見共聞”,見證銷煙,受到震懾。畫面背景這樣處理後,不僅更接近史實而且銷煙氣氛更莊嚴、熱烈,場面更宏大、壯觀。

《虎門銷煙圖》畫幅的大小,取決於主題內在張力的發揮。畫面上佔據前面的銷煙勇士的形象只略小于真人,高大健壯,視覺上形成強烈的衝擊力與震懾感,凸顯民族尊嚴的覺醒,民族力量的凝聚。

在這幅歷史畫創作中,我探索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一、著力表現和深化作品主題。《虎門銷煙圖》表現的是清代禁煙運動中最輝煌的壯舉。通過研究史實,體味到這不只是一個事件或短暫的場景,也不是幾個歷史人物的故事,這是一個時代、一段歷史、一個民族命運中的閃光點。所以不能平鋪直敘地羅列銷煙的過程,而要運用一切藝術手段,從構圖、形象塑造到筆墨語言,為表現主題思想達到內容與形式最完美的結合,把主題表現得強烈、深刻,彰顯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國家主權不畏強暴的精神風骨。

二、遵循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忠於史實而不拘泥于史實。在做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收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整理、取捨和提煉處理,集中地表現典型地點、典型人物和典型場景。虎門銷煙中林則徐研究出“開池化煙”的辦法,在虎門海灘上開掘修建了三個銷煙大池,池前設涵洞通往大海,徹底銷煙。為了突出表現人物,《虎門銷煙圖》畫面中弱化了沸騰的銷煙池和濤濤大海的描繪,而只是作為畫面右邊一隅的背景並以空白出現,少施筆墨。環境和細節處理也是歷史畫需符合史實的要素之一。我曾在1996年夏天,兩次赴虎門,專程到謝晉導演拍攝《鴉片戰爭》電影的現場,收集素材,實地寫生,對當年開池化煙的地點、環境、做法以及使用的器具、鴉片箱上字樣、鴉片團形態顏色,還有當時人物的服飾、動作等等,一一核實畫樣。這對我當時創作《銷煙氣如虹》,對現在創作《虎門銷煙圖》都很有價值,使畫作真實可信。

在歷史畫創作中,處理繁冗複雜的史實表現時,不是完全採取“敘事”的手法,雖是畫“史”,但在創作觀念上偏向寫“詩”,著重對歷史情感的抒發,而不是歷史事實的梳理,使作品有一個高的精神起點。

三、歷史是人創造的,歷史畫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關鍵。《虎門銷煙圖》畫了上百個人物,力求避免概念化,塑造鮮活感人的形象。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虎門銷煙,可供參考的形象資料很少。我有畫《正氣篇》人物和《魂係山河》長卷刻劃歷史人物形象的經驗,既從閱讀研究他們的著文詩吟和記載中了解人物的精神風貌,又從現實生活中尋覓借鑒肖像形象。我從身邊的師長一輩入手,先後又畫了當代不少傑出的文學藝術家、科學家和政治家,也為此結集出版《智者——李延聲中外名人寫真畫集》一書。通過與諸多智者仁人的精神對話,寫生其風采神韻、個性品格、肖像面貌,對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很大啟示,提供了特殊的幫助。特別是林則徐的形象,我反覆畫了十多次。林公的性格是外柔內剛,外表比較平和,而內心充滿著大智大勇,“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報國之心何等壯烈。塑造林公形象既要避免以前那種“高大全”描繪,又不能平庸,人物性格的尺度把握是最艱難的。此幅中林則徐形象從容淡定,比較符合他的個性。此外,我在長期深入農村、廠礦時,畫過許多農民、礦工等的速寫,這樣的生活積累,感情積澱和人物形象的蒐集,對我的創作很有意義。所以有評論説我所畫銷煙壯士也有礦工的氣息。對畫中每位人物的動作、手勢,我還進行寫生,並且根據表現主題需要,對人體結構進行強化以至誇張,塑造出人物的力量感、厚重感和歷史感,表達一種古樸、莊重的情趣,鉤沉發掘出鮮活的群體形象。清代的裝束中,男人蓄長辮與女人裹小腳都是一種陳腐的現象,但畫歷史畫又不能回避這個問題。所以在畫銷煙壯士時,儘量將辮子隱去,畫成盤在頭頂或環繞在脖子及胸前,以表現勇士的氣概。

四、筆墨是中國畫創作的基本藝術語言。中國畫以筆墨表現天地萬物,筆墨當隨時代。創作《虎門銷煙圖》,我嘗試以單純的水墨追求筆墨語言的鮮明、雄厚、豐富而獨特。以筆法求其力度,充分發揮中國畫線條的表現力,見骨法,見性情。將傳統書法魏碑的筆法及山水畫的皴法融入人物畫中,以斧劈皴畫人體,擬似水墨雕塑。潘天壽先生説:“中國繪畫中的用線具有千變萬化的筆墨趣味,形成高度藝術性的線條美,成為東方繪畫獨特風格的代表。”以墨法追求變化,在黃賓虹總結的“濃、淡、枯、濕、焦、破、積、宿墨”的基礎上,再加之膠墨與衝墨,以水法求淋漓盡致,無拘無束,使筆墨語言有所突破,將傳統筆墨與現代審美有機融合,對傳統筆墨進行強化和豐富,藉以表達沉重雄渾的歷史情感,凝重的悲壯之氣和陽剛之美。發揮中國畫特有的墨的效應,在濃墨對比與運用中強化作品激越、高亢的基調,僅略施淡彩以反襯墨色,力求龐大而不空泛,充實而不迫塞,豐富而不繁瑣,在筆墨上有所創造。整體藝術處理如潘天壽先生所言“氣要盛、勢要旺”,以求具有“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瀰漫”的震撼力。

 

文章來源:《當代中國畫》雜誌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