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裏島的第三條街(油畫)王鐵牛
中國當代極具實力的現實主義油畫家王鐵牛,在全景畫和大型歷史畫創作上藝術成就突出,但最能直接反映其藝術天分和藝術格調的卻是油畫風景寫生。從他一開始接觸繪畫,對景寫生的創作方式就是他最為熟悉也最為依賴的創作表現形式。對生活的摯愛,對造化自然的崇仰和感恩,使得他尺幅有限的風景寫生,也能深深感染人。它帶給人們的意味,遠遠超過畫作本身,作者樸素、敦厚、執著的性格與材料技巧共振所形成的圖式,熱情而又沉實,厚重中蘊涵著悲憫,不斷喚起內心深深的感動。
在魯迅美術學院的成長環境裏,他曾夢想成為父親、母親那樣的畫家。但在那個年代他經歷了下鄉務農,當過老師,上世紀70年代初回城後,又到工廠當了一名車工。寫生實為他的業餘愛好。
他給村民畫像,在工廠出海報,因為會畫畫贏得的尊重,也讓他在那段不堪歲月中獲得一絲慰藉。他的命運有了轉機,是被借調到瀋陽市文藝創作組,創作的《周總理與大慶工人在一起》參加了“慶祝粉碎四人幫”全國美展。1977年恢復高考後,他在接到魯迅美術學院油畫係錄取通知書的同時,也接到了瀋陽軍區政治部的入伍通知。但十年劫難,使這個剛剛獲得新生的家庭心有餘悸,再三權衡他選擇了參軍入伍,在抗敵話劇團擔任舞美設計。在下部隊演出的幾年當中,王鐵牛一直保持了走到哪兒畫到哪兒的勤奮作風,畫了一大批的風景寫生作品。他根據寫生素材創作了多幅風景畫,這個時期的作品雖然也顯露出深沉厚重的風格,但是從觀察方法和表現手法上還略顯因恪守程式而帶來的簡單。1984年,王鐵牛獲得了到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的機會,這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捩點,改變了他與繪畫專業兜兜轉轉、若即若離的狀態。在此期間,王鐵牛創作了一些軍旅題材的作品,如《哨兵》參加了建軍60週年全國美展。畢業後,他以主要作者身份參與了中國第一幅全景畫《攻克錦州》的創作,該項目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到魯迅美術學院工作後,是他參與創作的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獲第三屆解放軍文藝獎。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以後,是他創作上的瓶頸期,四十幾歲的男人再一次面臨選擇,他毅然踏上俄羅斯的土地,走進嚮往已久的列賓美術學院,成為俄羅斯藝術大師梅裏尼剋夫門下的學生。
在俄羅斯的3年裏,生活上雖然艱苦,但對王鐵牛的精神層面卻是一次洗禮和錘鍊。學成回國時,他不僅拿回碩士學位,還有200多幅油畫習作。油畫風景寫生《普希金故鄉的教堂》、《涅瓦河畔的伊薩克教堂》、《瓦西裏島的第三條街》等作品,顯示出王鐵牛在面對表現對象時依然忠實,但畫面的營造、景物的取捨、筆觸的技巧、色調的把握,都較以前更有韻律感,平實而深沉的格調中融入了活潑巧致的元素。生活的際遇、生命的歷程,沉澱出畫面的韻味,帶給受眾更多心靈的撫慰。這一批作品有力地説明瞭王鐵牛留俄的3年,從內到外、從修養到技巧的一次全面超越。
當代中國油畫一片大繁榮的局面,藝術語言的豐富性和藝術觀念的多樣性空前,藝術家所受到的來自不同方面的衝擊更為強烈。難能可貴的是,王鐵牛執著地守護著自己的藝術信念和理想,對藝術永不知疲倦,不停地畫著春夏秋冬、荒漠孤煙、遼南農舍、涅瓦河畔……
八路軍、新四軍蘇北會師(油畫) 王鐵牛、王君瑞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