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四屆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分會場之一,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于11月27日推出了“2009藝術中國”展覽。20位當代藝術名家及部分新銳藝術家的80多件作品同臺展示,眾多嘉賓、觀眾參與,活動聚攏了旺盛的人氣。
記者看到,環鐵時代美術館的上下兩層展場,共拓出2200平方米的開闊空間,在變換的背景音樂中,觀眾可在不同的布景中欣賞到尚楊、戴士和、譚平、呂勝中、蘇新平、代大權、丁一林、李延洲、張元等20位名家的作品,而由相關藝術機構、批評家推薦的20位年輕藝術家參展,也給展覽帶來了新的視覺體驗。這種介乎畫廊與國辦美術館間寬鬆的展示方式,也許是作為民營美術館的環鐵時代權衡後確定的中間路線——比畫廊多些學術味兒,較大型美術館多了時尚感。環鐵時代美術館館長孫小娟表示,“2009藝術中國”展力圖在時空的轉換中,呈現中國藝術發展的探索路線、學術脈絡及作品風貌,從而彰顯藝術家的探索精神。
今年以來,位於北京798藝術區東北隅的環鐵時代美術館開始調整戰略,在場館定位、展覽機制、發展模式和方向等方面有了新的思路和舉措。而為大家熟知的,便是推出了旨在打造“中國當代藝術學術後院”的系統工程。隨著展覽、高水準講座的不斷推出,人們也漸漸看到其“打造國際性的交流平臺”的用心。
一個由政府及文化部門主辦的博覽會,將其分會場安排在相對偏遠的環鐵藝術城,這不能不説決策者對文化創意産業具有高瞻遠矚的認知。那麼,當代藝術能否成為文化創意産業的重要內容呢?
文化部文化産業司副司長李小磊認為,當代藝術是文化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部關於加快文化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明確指出,要促進當代藝術品産業的健康發展,鼓勵創辦藝術品經營機構、鼓勵藝術品收藏,以此推動中國當代藝術品的發展。他表示,藝術創作作為文化産業的特殊門類,獨立性、探索性、原創性更強,希望藝術家能夠創作積極向上、具備探索精神的、反映時代風貌的好作品。“藝術中國”作為北京市文博會的重要分展場已經連續舉辦兩屆,在國內外已經引起廣泛關注。特別是本屆展覽,作品的探索性、創新性更強,“藝術中國”倡導的這種精神值得肯定。
李小磊説,環鐵時代美術館積極探尋民營美術館的發展之路,舉辦了不少好的展覽,推出很多優秀的藝術家。在注重學術的前提下,為藝術家和藏家搭建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這是本屆文博會選擇環鐵時代美術館作為分展場的原因之一。
今年9月,國務院頒布實施《文化産業振興規劃》,標誌著文化産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而高等藝術學校在推動國家文化事業和産業的發展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次活動也得到了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支援。其中清華美院連續3屆參與和支援文博會“藝術中國”展覽,表明藝術高校對於藝術行業的發展、文化産業的繁榮的積極姿態。
據環鐵時代投資人崔保東透露,目前,環鐵時代美術館已經與20多個國際藝術機構達成共識,一個涉及15個國家的國際藝術交流項目即將啟動。屆時,這15個國家的藝術機構將各選一名優秀藝術家或策展人入駐環鐵藝術區。未來的環鐵藝術城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