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木版年畫路在何方?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02 21:47:4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屈菡

市場慘澹 後繼乏人 轉讓經營權——

臨近歲末,關於年畫的話題又多了起來。11月20日,天津美術學院舉辦“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展”和“歲時紀勝——中國民間年畫藝術展”,展出了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等“年畫四大家”,以及河北武強、雲南大理、安徽徽州、西藏拉薩、台灣台南等地的年畫。主辦方希望借此展覽使更多的人關注木版年畫,珍視身邊的傳統文化。

另一則關於木版年畫的消息,讓人喜憂參半。在廣東佛山,由於木版年畫的經營狀況不善,10月21日,木版年畫的傳承人馮炳棠、馮錦強父子將年畫的經營權正式移交給廣州大學城的“新覺青年公館”。這意味著,佛山市現存的唯一一家木版年畫老店今後只保留製作工藝,而設計、經營、推廣的重任則交由這個廣州大學生創業組織負責。

馮氏父子:11年後忍痛轉讓年畫經營權

佛山市普君南路86號是“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院木版年畫作坊”的所在地。這個面積30多平方米的老屋有著200多年曆史。72歲的主人馮炳棠是馮氏木版年畫的第三代傳人,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1980年代主要是接佛山市民間藝術社的訂單做,1998年作坊掛牌成立,我們開始自立門戶找訂單。”馮炳棠説。

木版年畫作坊挂靠在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院之下,成立之後,一直由馮錦強負責其經營。“成立11年來,有8年都在賠錢,第一年就賠了近10萬元。”馮錦強説起作坊的經營狀況時説,2002年、2003年最困難,他靠著兜裏僅有的10塊錢堅持了兩個月。

更讓他感到失望的是,木版年畫發展缺少相關部門的支援。“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父親一直沒有拿到專項獎勵金。”馮錦強説,“而且,市裏曾經以補助木版年畫的名義下撥給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院5萬元,但最終落到作坊的只有幾千元。研究院給出的理由是,年畫作坊不能夠代表佛山的木版年畫。”

轉讓經營權的導火索則是版畫作坊面臨的拆遷壓力。佛山市普君南路被納入禪城區舊城改造範圍,去年3月份,作坊便收到了一份拆遷公告。如今版畫作坊周邊的房屋已經被拆得七零八落,曾經作為旅遊景點的老屋再也無法吸引外來的遊客了。“作坊的生意近兩年才有所好轉,我本來計劃把老鋪裝修一下,搞成一個旅遊點,把傳統的木版年畫製作過程展示給遊客看,還想過請些設計師和學生來參與,但是現在不可能實現了。”馮錦強遺憾地説。

馮錦強現在經營了一家外貿公司,一年的盈利是木版畫作坊的好幾倍。

佛山非遺中心:支援經營權轉讓

接手佛山木版年畫經營權的“新覺青年公館”是一家大學生創業團隊,成立於2007年,位於廣州大學城內。負責人陳晞表示,她們將通過巡展、推廣、講座等形式讓更多人認識木版年畫,同時徵集好的創意,來推動年畫創新。

“我們支援木版年畫經營權的轉讓。”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主任關宏表示,她更傾向於把此事理解為合作。“把經營權轉讓給廣州新覺青年會館,與年輕人合作,有利於木版年畫尋求市場上的突破。而且廣州的視野更寬,與外界的接觸機會多,這對推廣佛山木版年畫是個機會。”她還表示,希望借明年廣州亞運會的機會推廣木版年畫的品牌形象。

佛山木版年畫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在當地有過非常輝煌的歷史,但現實是年畫已經走向了衰落,亟待拯救。究其原因,關宏認為,大環境是在全球化進程的衝擊下,傳統的民間藝術被冷落了;其次是木版年畫在市場運營過程中宣傳力度不夠;再次,佛山的木版年畫傳承人太少,僅馮炳棠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作品創新不夠,難與時代接軌。

據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08年開始,國家每年下撥給每位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獎金為8000元,用於傳習活動的補貼。在生産性保護方面,今年年初,國家相關部門舉行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技藝大展”,為非遺項目的洽談、貿易提供了平臺。

各地木版年畫:生存狀況普遍堪憂

“國內80%的木版年畫沒有市場,生存狀況堪憂,專家的研究也很薄弱。”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主任郭雅希説。該係3年前開始收藏並研究木版年畫,師生共收集了300多件木版年畫精品,有很多是瀕臨滅絕的,如有上千年曆史的河北“神碼”年畫。

相對於被冷落的年畫而言,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楊家埠年畫目前發展的境況略好,然而也存在一些問題。

霍慶友、霍慶順兄弟是天津楊柳青的第六代傳人,他們經營的木版彩繪年畫作坊打入國外市場,因此銷路不錯。“但是相比傳統的楊柳青年畫,技藝方面差了很多,不再那麼純正了。”郭雅希説。

蘇州桃花塢年畫的自救之道是與高校聯姻。2001年,蘇州桃花塢年畫社劃歸蘇州工藝美院。蘇州桃花塢年畫社社長錢錦華介紹説:“之前,木版年畫藝人老的老,年輕的跟不上,面臨後繼乏人的局面。與高校合作後,年畫社組建了培訓班,請來老師傅,又從學生中選出合適的人才,深入學習木版年畫的製作。”但是年畫的經營狀況並不樂觀,他們在蘇州的老街開闢的銷售窗口,至今一直處於虧本狀態,資金全部由蘇州工藝美院負擔。

山東楊家埠是年畫之鄉,這裡80%的人都會製作年畫。今年83歲的楊洛書老人是楊家埠年畫的第十九代傳人,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他仍然每天到自己經營的年畫作坊指導工人們製作。他的兒子楊付濤從小接觸木版年畫,如今也經營了一個年畫作坊。楊付濤表示,近幾年生意越來越難做了。楊付濤從1987年開始從事木版年畫經營,他説:“木版年畫最初的作用是‘貼門神’,90年代實用功能逐漸減弱。近些年,年畫大都做成了禮品。”楊付濤所説的禮品指的是用木版年畫做成的畫集,一本畫集通常包含200張年畫,市場售價約為300元。購買者多為當地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用作特色禮品。“2004年以來,村裏的年畫作坊一下子增加了五六家,競爭激烈了許多。有的作坊做工不好,但是會放入一些假證書,吸引顧客。”楊付濤説,“相比前幾年,作坊盈利減少了40%左右,能夠養家糊口就很不錯了。”

保護木版年畫的呼聲日漸高漲,但就現狀來看,各級政府對這項技藝的保護和傳承所起的作用還很有限。是加大“非遺”的扶持力度,延續傳統技藝的生命,還是打破經營困局,讓其在市場中重生?木版年畫的未來還是一片迷茫!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桃花塢年畫走進天美 南北年畫齊聚天津
· 新人佳作 楊家埠木版年畫推陳又出新[組圖]
· 武強王丙庫年畫作品被館藏 開意筆年畫先河
· 中國最早年畫在那裏?出自黑水城遠居彼得堡
· 震後一週年 寫實畫派捐建綿竹年畫博物館奠基
· 3年畫齡畫家走紅 創台灣當代藝術最高拍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