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歷代名畫記》資料圖片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中國畫展覽《歷代名畫記》伴隨著美術界的爭議聲落幕,但留下的辯論話題卻發人深思。展覽把真偽存疑的畫推向公眾的做法,對於美術界來説還是破天荒頭一遭,因而成為被“炮轟”的焦點。
在開幕式上,中央美院人文學院院長尹吉男在介紹這批展品時説:“是中央美院美術館館藏的從唐代到近代的近200件中國畫。”開幕式當天,該展覽的主題和形式就引起畫壇名宿靳尚誼、中央美院教授張立辰等嘉賓的直接批評;而後,中國美術館研究員陳履生和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王潢生先後發表的文章,把這場交鋒延續了下來。
究竟是怎麼回事?還得從這批展品説起。1000多年前,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在其著作《歷代名畫記》中為中國國畫做了理論分類,此次中央美院美術館展出的200幅歷代名畫正是借用了這一劃分依據。這批不同朝代的畫作,大部分按表現對象被分為“人物”、“山水”、“花鳥”、“婦女”、“鬼神”五類;而另有26件畫作被歸為“秘畫”,意思是真偽存疑的畫,例如傳為唐代刁光胤所作的《富貴圖》、傳為宋朝佚名所作的《巨然像》等。
爭議之一:存疑作品會誤導觀眾?
在開幕式上,本次展覽的領銜策展人尹吉男對媒體記者表示:這次展覽摒棄了“精英視角”,大小畫家兼收並蓄,目的是讓觀眾看到一幅風格、題材、畫家更為寬廣的“美術史圖像”。但“正統”觀念豈可輕易撼動,張立辰尖銳地指出,“秘畫”這種還未經專家進一步鑒定的作品拿出來展覽,會影響觀眾的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