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孔洞與分段的意味—亨利·摩爾雕塑造型淺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14 09:08:43 | 文章來源: 中國美術家

作者簡介:于俊峰,國家二級美術師,雕塑家,鄭州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西安美術學院雕塑係本科畢業,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碩士研究生班結業。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曾舉辦個人金屬雕塑作品展,並參加國內外各類作品展,現主持承擔全國藝術“十五”規劃“雕塑與環境研究”課題。

  在歐洲文化傳統中成長的雕塑家亨利·摩爾,其創作卻深受非洲和南美藝術的影響,超越了單一的歐洲文化背景。他的人體雕塑以簡潔的形體空間形態,凝注了獨特的生命本質,把雕塑推向20世紀現代藝術的高峰。從表層看,他的作品除具有深刻的內涵和藝術觀賞性外,由於突出強調與大自然的和諧關係而被譽為陽光藝術家。特別是亨利·摩爾雕塑在國內展出,幾乎所有關於其作品的話題或文章的結論都是這種評價。

  誠然,這些讚賞之辭有其闡述的理由。但是,我認為,在這些充滿陽光的作品背後還隱涵著心靈深處的痛楚與慨嘆:生活的驚恐與生命的悲劇。特別是,那些被人們大為賞識的人體上開鑿的孔洞與呈段落分佈的形體,正是生活驚恐與生命悲劇在藝術中最集中地表現。

  雕塑家亨利·摩爾,1898年07月30日出生於英格蘭約克郡西區卡斯爾福德鎮一個礦工家庭,1909年入當地的文法學校。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了軍,1917年夏去法國作戰。因中毒氣而回國治療,1919年02月退伍。同年,考入裏茲藝術學校,獲得了皇家美術學院獎金。他于1921年09月赴倫敦,接受嚴格的古典雕刻訓練,兩年後,取得學位證書,第三年又當上研究生,開始對古埃及、埃特魯斯坎、墨西哥和非洲的雕刻産生強烈的興趣。1923年初訪問巴黎,後又去義大利,深深為中世紀宗教雕刻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傑作所吸引。從1925年起,他一直在美術學院當教師,直至1939年。此後他放棄教職,住在倫敦郊區,從事職業雕塑創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英國政府的委託,擔任“戰時官方藝術家”,以藝術形式記錄了倫敦人民在緊急狀態下堅韌不拔的精神,以示後人。《防空洞素描》描繪了倫敦街道底下昏暗的地洞中人群的各種姿態,戰爭受害者的各種情緒——懼怕、期待、煩燥、疲憊、互相愛護都得到了表現,它記錄了由於睡眠而鬆馳了的四肢的想像不到的姿態,記錄了光線昏暗的、長長的地下鐵道內陰暗的微妙變化,分析了在一個局限的空間中人們自發形成的、有韻律的集群,當光線把仰臥的人形塑造成虛無飄渺的形態時,也出現了幻想曲。此後他又去父親工作過的礦井作了一系列素描,以尋求更富於雕塑意味的形體。

  到50年代為止,他在藝術上的拓展主要體現在形體空間的創造等方面。晚年的摩爾社會影響很大,被尊為英國雕塑家的長者。世界各地為他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年年增加。1977年,他成立了亨利·摩爾基金會將全部財産作為該會資金,用來資助青年雕塑家舉辦展覽,並且把他的莊園改建為雕刻公園奉獻于世人。1986831,這位二十世紀聲望極高的雕塑家于家中逝世,享年88歲。

1   2   3   下一頁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泰特美術館籌備亨利·摩爾先鋒派藝術展
· 錢紹武:談亨利·摩爾的創作方法
· 亨利·摩爾青銅雕塑《側臥像》失竊案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