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萬曼之歌:馬林·瓦爾班諾夫與中國新潮美術”學術文獻展隆重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15 16:59:54 | 文章來源: 藝術導報

中國1980年代的新潮美術運動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最動人的一幕。近年來,對於80年代的各種版本的追憶與反思紛紛出爐,“80年代”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界唯一的公共話題。然而,我們應如何面對這段“被追補的歷史”?如何在此刻和“當年”交織的歷史文化情境中重新認識它的價值和意義?其關鍵之處在於是否能夠理清學院與新潮、本土和國際、意識形態和藝術實驗之間的複雜關係。在此,萬曼,這位處於東西之間、傳統與實驗之間的藝術家,為我們重新反思和梳理這段盪氣迴腸的歷史提供了一個深刻而意蘊豐富的個例。

萬曼原名馬林·瓦爾班諾夫(Maryn Varbabov),1932年生於保加利亞,1989年逝世于中國。1953年萬曼來中國留學,曾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1975年移居巴黎,1986年應邀來浙江美術學院講學,並創建“萬曼壁挂研究所”。

作為一名國際性藝術家,萬曼既是一位開拓者,又是一位啟蒙者。他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國際範圍來説,促進、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壁挂藝術”;在中國語境中,啟蒙了中國學院體制內的現代藝術創作。萬曼所倡導的現代壁挂創造活動,打開了學院藝術創作的視野,帶來了藝術材料和形態研究的突破。萬曼的壁挂藝術在材料上的突破和空間形態的突破催生了一種“軟雕塑”,建立了現代造型藝術與建築設計的新的生命聯繫,同時也極大地啟發了中國早期的裝置藝術創作,推動了中國學院內部的第一次媒體變革。

在兩個有著悠久的編織傳統的國家——保加利亞和中國,萬曼創建了與功能和傳統決裂的現代壁挂研究機構,成為學院當代藝術研究和創作的重要基地。而在他個人的作品中,他對各種“材料”的自由運用,對空間形態、空間秩序的拓展和把握,也充分體現了當代藝術的實驗精神。他的努力激發了人們重新認識藝術與自然和社會的關係。在他的第二故鄉中國,萬曼不僅培養了一批走向國際的壁挂藝術家,而且也以其智慧和實驗精神鼓舞了剛剛興起的現代藝術。萬曼始終強調把中國氣韻和傳統元素引入當代創作之中,他從材料、符號、意蘊、氣息等不同層面,對中國視覺文化傳統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梳理,使過往的形式與觀念重新成為藝術實驗的資源,以當代藝術創作重新激活傳統,把大家帶回對於東方傳統文化的深思之中,這在1980年代中期狂飆突進的新潮美術中更顯其意味深長。萬曼以獨特的方式打通了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隔閡,其極具當代性的融合思路深深影響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藝術創作。

萬曼所倡導的現代壁挂創造活動,在1980年代聚集起一個為數眾多的青年藝術家創作群體,其中的許多人,如谷文達、施慧、梁紹基等,早已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創作中的重要力量。

2009年,適逢萬曼先生逝世20週年,中國美術學院主辦“萬曼之歌:馬林·瓦爾班諾夫與中國新潮美術”學術文獻展,旨在梳理萬曼生命軌跡,展示萬曼藝術創作,在當代語境中彰顯萬曼學術貢獻,同時也為當前藝術界對藝術新潮的反思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

展覽涵蓋壁挂、裝置、繪畫、手稿等多種形態,以文獻展的形式展示萬曼一生的行跡和藝術作品,內容包括照片、筆記、錄影等多種文獻資料。展覽還將同時展現中國現代壁挂運動的參與者和繼承者們的新作,梳理萬曼在中國當代藝術創作和教育史上留下的學術印跡。該部分參展人員包括:谷文達、施慧、梁紹基、阿薩杜爾、徐進以及中國美術學院雕塑係萬曼壁挂研究室成員。

展覽期間,還將舉辦“萬曼與中國新潮美術”學術座談會,會議將邀請全國各地十余位藝術家與學者,探討萬曼的藝術成就以及他在中外藝術交流史中的意義,分析他與1980年代中國新潮美術之間的關係。

         開幕時間:2009年9月9日15:00

  展出時間:2009年9月9日—16日

  展出地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杭州市南山路218號)

  主辦機構:中國美術學院

  承辦機構:中國美術學院雕塑係萬曼壁挂研究室

        中國美術學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萬宋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袁熙坤為保加利亞革命詩人塑像
· 保加利亞文化遺産圖片展在京展出
· 聆聽“萬曼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