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墨非墨”巡展東歐四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8 09:02:05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洪耀《魯班彈線之一》(紙本水墨)

彭薇《想飛》(麻紙、繪畫,裝置)

《墨非墨》圖錄封面

李軍《肖像-dogs(4)》(紙本水墨)

陶艾民《女書》(搓衣板、女書等,裝置)

用宣紙包裝的瓶子、從反面欣賞的畫作、印線上裝冊子上的搓衣板拓片……從2008年到2009年,與傳統截然不同的中國水墨隨著“墨非墨”展覽的足跡從深圳起步,走遍世界各地,向不同國家的人們展示當代中國文化的新面貌。水墨藝術在中國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文化和藝術的象徵之一。隨著中國改革開放與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當代水墨作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創作現象出現在當代中國,成為了解當代中國文化的窗口。

2009年9月2日,“墨非墨——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展”將在波蘭華沙王宮博物館拉開序幕,屆時,38位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當代水墨藝術家的64件作品將與波蘭人民見面,其中包括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藝術家們的精巧構思,讓水墨跳出單純的黑白世界,變得越來越多姿多彩。他們的創作成果,不僅給觀眾們展示了一個多樣的水墨藝術世界,而且展現了中國當代水墨藝術的現狀和一種發展趨勢。

據悉,這個從深圳起步的全球巡迴展將於10月2日結束在波蘭的展出,此後將繼續其東歐之旅,赴匈牙利、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國巡迴展出。近日,記者從深圳美術館獲悉,作為中國文化年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得到各國文化部的高度重視,東歐四國文化部長和中國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分別發來賀電,對展覽表示祝賀。

呈現當代水墨最新成果

“墨非墨”展覽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與波蘭共和國文化和民族遺産部、匈牙利共和國教育和文化部、羅馬尼亞文化與宗教事務部、克羅埃西亞共和國文化部共同主辦,深圳美術館與華沙王宮博物館、匈牙利農業博物館、羅馬尼亞現代藝術博物館、克羅埃西亞科學藝術院雕塑博物館共同承辦的“東歐中國年”重要文化交流展事。

此次在波蘭的展出是慶祝波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6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中國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表示:“‘墨非墨——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展’的38位參展藝術家們,呈現給各國觀眾的是這一領域最新的創作成果,有水墨繪畫、雕塑、裝置和錄影,既是傳統水墨的昇華,也是世界當代藝術的創新。”同時希望“這個展覽能讓大家了解中國當代水墨藝術的發展方向,了解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的探索歷程。”

認識中國藝術情感變化

波蘭共和國文化和民族遺産部副部長莫妮卡·斯莫蘭發來熱情洋溢的賀詞:在中波兩國建交期間,“雙方的文化合作一直延續發展,從未中斷,近年來還進入了新的階段,每年都固定互辦大型的活動,並且能夠突破原有的模式,不斷向新的文化領域擴展。因為文化是相互認識,也是建立相互理解之橋的最好途徑。”她在賀電中特別介紹深圳:“此次展覽不僅對中國文化具有推廣作用,而且對深圳這座創造出這個展覽的城市的發展也大有推動。深圳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一個極具活力的工業和經濟中心。深圳美術館籌備了這次現代水墨藝術精品展,並將它巡迴到全世界各個不同的國家,希望以此強調文化在一個城市的發展和進步過程中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據悉,波蘭展出結束後,展覽的下一站將在匈牙利農業博物館舉行,匈牙利共和國教育和文化部長希萊爾·伊什特萬博士也迫不及待地發出了對展覽的邀請,他在為展覽撰寫的賀詞中強調,這次展覽為匈牙利觀眾展示的當代水墨藝術作品“使我們有了一次了解這個來自遠方民族日常生活的機會,在藝術無界限的幫助下,讓我們認識到中國藝術情感上的變化。”並希望那些至今還沒有機會了解中國文化的觀眾,受到展覽的吸引,並進而産生興趣繼續在中國多彩的文化世界中漫步。

探討中國水墨發展可能

水墨,是中國美術上千年曆史中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上世紀初,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徐悲鴻等藝術大師極大地推動了水墨藝術的創新和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同樣是水墨藝術在全球化、資訊化時代迅猛發展的時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和嬗變,在當代水墨藝術中得到了突出的體現。

此次展覽是一次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創作的盛宴,主題定為“墨非墨”,旨在探討中國水墨在當下文化境遇中發展的新的可能,使水墨藝術從傳統的圖式、筆墨語言、意境等水墨因子中脫離出來,從而對當下文化中的水墨進行重新審視。儘管一個展覽無法窮盡所有優秀的當代水墨作品,但“墨非墨”展從最廣泛的領域內邀請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其中既有從事當代水墨繪畫創作的藝術家,也有從事影像、裝置和雕塑等種類創作的藝術家,展覽基本可以體現中國當代水墨的全新發展趨勢與大體狀況。

該展策展人魯虹這樣闡述該展的學術定位:與世界各國的傳統藝術一樣,中國水墨一直存在著如何向當代文化轉型、與國際藝術交流接軌的問題。為此,很多有使命感的中國藝術家不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而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藝術成就。參展的藝術家們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與當下文化情景出發,更加關心的是他們感同身受的文化問題,即使是處理一些西方當代藝術家同樣關心的文化問題,他們也有著不同於西方當代藝術家的理解方式與表現方式。而這在強調多元、寬容、平等價值觀的全球化格局中,對於突出中國當代藝術的民族身份,顯示不同於西方當代藝術的獨特性與差異性是非常重要的。

考慮到此次多國巡迴展示的運輸、布展及空氣乾濕變化等多方面因素,本次展覽在此前的“墨非墨——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的基礎上,更換、精簡了部分作品,對裝裱方式也進行了全新的變革,採用了新的材料和儀器,這樣不僅易於展覽的撤展和布展,在展示上也會一改國外觀眾對於中國水墨藝術的經驗主義認識。

從“墨非墨”中

感受藝術開放

今年“兩會”期間,當一個美國記者在記者招待會上問起2009年中美之間重要的文化交流項目時,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第一個提到了“墨非墨”,這也使得中美雙方的相關部門及藝術界、新聞界人士都對此項目十分關注。

“墨非墨”是一個圍繞當代水墨主題進行的學術巡迴展覽,在展示中國當代水墨創作狀態的同時,還將把亞洲藝術家視野下的中國當代水墨藝術介紹給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觀眾。這次展覽集中了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多位重要藝術家,邀請了范迪安、賈方舟、劉驍純、魯虹、皮道堅、孫振華、殷雙喜、張新建、趙力等對水墨理論、批評有突出貢獻的理論家、批評家擔任學術委員,觀眾可以從展覽中感受到藝術的開放程度,看到水墨實驗與傳統藝術、當代藝術之間的戲劇性互動。

2008年9月27日,“墨非墨”在深圳美術館舉行首展,藝術家們極具代表性的當代水墨藝術作品,在學術界引起極大反響。此後不久,展覽受邀赴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與傳統水墨展覽不同的是,在這個展覽中,藝術家們用當代藝術的觀念、以多樣的媒材和個人對水墨的切身經驗來展示水墨藝術,從而使水墨有了與傳統截然不同的現代面目。2009年4月1日,“墨非墨——中國當代水墨展”展開全球巡展的步伐,首展設在美國費城德雷塞爾大學藝術館。展覽在美國所引起的巨大反響讓策展人魯虹始料不及,開幕當天四百多位嘉賓將主展廳擠得水泄不通,美國人在這個展覽中看到他們所渴望了解的當代中國文化現象。美國巡展還未結束,“墨非墨”又相繼接到了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等東歐四國的邀請,即將在9月展開東歐之旅。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墨非墨——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世界巡展
· “墨非墨”第三站走進美國費城
· “墨非墨-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世界巡展將開幕(圖)
· “墨非墨——中國當代水墨展”在美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