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將是足以令每位浙江人都感到自豪的一天——本週末,浙江美術館正式開館,這絕不是件只和藝術家有關的事,它是為我們每個人而來的。
回想起上世紀80年代的杭州,展覽真是少得可憐。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只有杭州工人文化宮會偶爾舉辦一些小型展覽。雖然規模很小,很多時候也只與掃除封建迷信有關,但在那個文化生活貧乏的日子裏,我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著名油畫家陳丹青曾説:“美術館最要緊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會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個國家、民族和社會中活生生的作用。”
1982年元月,還是毛頭小子的陳丹青懷揣著幾十美元遠渡重洋抵達美國紐約。多年後,已是著名藝術家的他,回憶當年孤獨“出走”的初衷,只説了一句話——奔美術館看原作。在他看來,要真正能夠感性地、全面地、實實在在地了解世界,就應該走進美術館,與大師作品面對面。美術館,是一本巨大的活的百科全書,它的對象不僅僅是藝術家,而是所有人。
而早在上世紀30年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便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觀點,強調美育是一種重要的世界觀教育。直至今日,這句話依然影響深遠。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想的或許不如蔡元培、陳丹青那麼深遠宏偉,但我們卻實實在在地懂得,如同一座城市需要品位與格調,一個人,同樣需要這些。
那麼,讓我們想想。身在杭州,我們幸運地擁有西子湖,日日接受自然山水的滋養,懂得了散步、喝茶對於生活的意義;身在杭州,我們幸運地與中國美術學院毗鄰,感受藝術家們的才情與風雅,懂得了筆墨、色彩對於美的意義;今天,身在杭州,我們還將幸運地擁有目前全國一等一的美術館,而它,將讓我們懂得更多……
當代英國著名藝術批評家約翰·伯格曾説:“一個始終把自己置身於歷史的民族,和一個遺忘歷史的民族相比,在選擇和行動時要自由得多。”長期以來,現代藝術顛覆了我們過去的認識和趣味,我們知道我們失去了許多美,卻不知道如何將它拾回來,我們正是缺乏美術館帶給我們的文脈感。很多人喜歡説,我不懂藝術,其實,真正的問題在於,你想不想懂、有沒有地方去懂,如果有一個地方能讓人去體會和感受美術之“美”,有一天你會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