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三屆工藝美術大師歷經8年難産終出爐
霍培英當選新一屆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梁山泊》是她最得意之作,這座微塑盆景展現了800里梁山泊和108個人物。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目前唯一受到國家認可的大師稱號,但工藝美術領域裏各類大師評選魚龍混雜,近年來的公信力不斷受到質疑。
本報訊(記者/李培實習生/潘月圓)近日,廣東99位長年從事工藝美術創作的民間技藝人員終於拿到了以廣東省政府名義頒發的“第三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證書。而他們為了這一稱號已足足等待了8年之久。原本每4年評審一次的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歷經數次難産。記者了解到,這次授予的99名全省大師來自廣州、潮汕、佛山、肇慶、深圳等各個地區,種類有雕刻、陶瓷、刺繡、編織、工藝畫、剪紙等約30個門類。
面對文化、藝術領域裏大師“滿天飛”的狀況,有人認為,最初的氾濫就是從工藝美術行業開始。儘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目前唯一受到國家認可的大師稱號,但工藝美術領域裏各類大師評選魚龍混雜,近年來的公信力不斷受到質疑。隨著近兩年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升溫,工藝美術作為各類民間手藝文化産業開發的一種路徑,正在回溫。記者了解到,關於廣東省第三屆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一波三折,針對各方爭議,記者展開了相關採訪。
爭議一:“大師”滿天飛
“現在的‘大師’跟‘小姐’的稱呼差不多常見”
“第三屆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遭遇過難産,很多人提出‘大師’滿天飛,曾經想提出別的稱謂,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新當選為第三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的陶藝大師王增豐説。
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相關負責人莫國偉説:“現在的‘大師’跟‘小姐’的稱呼差不多常見了。”“國學大師”等各類大師滿天飛,但是,真正擁有國家授權、經過官方認可的“大師”卻僅工藝美術這一項而已。莫國偉説:“有些‘大師’是輿論冠之,有的則是由民間行業機構來評定,比如陶瓷大師、刺繡大師等。區別這些的唯一標準是政府權威。像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由國務院授予,由國家發改委組織,證書上有國徽的,這就表明瞭一種權威。而各省的工藝美術大師則由省政府或各省的主管部門來評,並且都享受國家專項津貼。”
記者了解到,除了由官方頒布的“工藝美術大師”,在國內,工藝美術工作者還能為自己爭取很多和“大師”相關的榮譽稱號,比如某些機構推出的“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民間工藝大師”,甚至在某一個單項作品展上也可以獲得某某工藝大師的稱謂。
“一個紫砂工藝師處在省級大師的地位時,他的一把壺可能賣兩萬元,但是獲得國家級大師的時候立刻就能賣到4萬甚至6萬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某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説,之所以現在“大師”滿天飛,一個重要原因是稱謂與經濟利益有著直接的關係。稱謂越高,獲得的利益就越大。他認為,在利益推動下,市場對大師的稱謂也就越來越追捧,甚至為了追求高價值,用一些模糊的概念,比如紫砂大師、陶瓷大師等混淆視聽,用“大師”來抬高價格。
鋻於工藝美術行業“大師”混雜,2004年底,廣東省省長黃華華簽署第94號政府令,《廣東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規定》開始施行。“按照規定,必須長年從事工藝美術設計、製作,並且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人才可能申請成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要求更為嚴格了,所以第三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經歷了難産。”王增豐説。據了解,此次評出的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每人將得到政府一次性津貼1萬元,還有可能獲得必要的支援,建立相應的個人藝術工作室。
爭議二:“工藝”輕文化
“使用模具批量生産,就會喪失文化含量”
廣繡、牙雕、石灣陶瓷常年出口創匯,作為廣東工藝美術的代表蜚聲國內外。但省第三屆工藝美術大師評選之際,有不少專家提議,工藝美術的管理應該歸屬文化部門。“工藝美術原來歸由輕工部來主管,前幾年機構調整撤銷了,現在歸屬經貿委管。一般只統計我們的銷售出口量,對於工藝美術的文化含量、藝術創意,多年來沒有人統籌管理,我們一直希望能歸屬省文化廳管。”王增豐説,作為文化産業的重要一環,工藝美術行業如今重經濟、輕文化。
“工藝美術作為一種文化産業,有其特殊性,與非物質文化遺産有一些重合,但産業色彩更重一點,例如,陶瓷等可以批量生産和規模化發展,而體現傳統文化的剪紙、木雕卻很難規模發展,只能靠民間個人發展。國家發改委曾經搞過一個調研,最後只形成一個意見,就是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歸文化部門管理,但工藝美術這個産業歸經濟主管部門。”莫國偉説,其實從事民間工藝美術創作的人和行業根本就沒法分開,如果工藝美術缺少了文化含量和業內交流,就很難有提升。
莫國偉以陶瓷為例,陶瓷分為生活用瓷、工業用瓷、美術陶瓷,廣東的美術陶瓷比較發達,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名譽會長李鐵映説全國有九大産區,廣東就有兩個:佛山和潮州,歷史都非常悠久。陶瓷是潮州的支柱産業,現在有些陶瓷使用模具來做,批量生産,就會喪失文化含量。“工藝美術的發展面臨著文化和經濟雙重制約,要原作就不能用模具,所以現在有些陶瓷就限量發行多少,要毀掉模具。”莫國偉認為,廣東的工藝美術應當保持自己的嶺南特色,比如陶瓷裏的石灣公仔近年來就有不少新點子,陳家祠專門請人把屋脊上的陶瓷人物“請”下來,製作成石灣公仔擺到案頭上把玩,這是很有嶺南特色的開發。
近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升溫,由文化部門頒布的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相應出爐。記者也了解到,本屆評選出來的99位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中有近10位同時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比如新當選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的羅昭亮(廣州宮燈)、高兆華(廣州牙雕)都已當選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莫國偉説,鋻於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升溫,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也側重了瀕危性,本次的評選中,一些因老一輩大師基本已作古或退出製作而瀕臨“絕種”的工藝絕活,終於有了新一代的傳承大師,例如江門新會火烙葵扇大師廖惠林,本身也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99位大師中,還有一些難能可貴的創新者,如陶塑大師王增豐,從根雕工藝到自創一種“漫塑”的形式,開創了廣東工藝美術一個新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