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廣州眾藝術園區 升級版798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29 09:05:52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如今談起“藝術園區”,幾乎不會不提到北京的“798”。作為中國式loft藝術園區較早期的代表,“798”為這一類型藝術聚落在國內的傳播提供了可參考的一個樣本。在廣州,這類藝術園區近年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與北京相比,廣州的類似藝術聚落在生長速度、規模和影響力方面雖然仍有差距,但是在政府和資本的推動方面,甚至比“798”更為自覺和主動。

模式:商業先行舊廠房“騰籠換鳥”

2005年11月,依託廣州白鵝潭畔原水利水電機械製造廠的舊廠房改建的信義國際會館正式揭開面紗。開發者對工廠原有的12棟車間和週邊環境進行了全面的重整,面向文化和藝術機構、藝術家們推出。這被視為是廣州loft式藝術區出現的標誌。但是與“798”,甚至更早的紐約、倫敦、巴黎等城市的loft藝術區不同的是,以前的loft生活區幾乎無一例外是藝術家發現並首先進駐,商業和資本的到來總是晚上幾拍。但廣州信義會館的開發者卻一開始就成為了園區遊戲規則的制定者,首創“先築巢後引鳳”的運作模式,在藝術園區中並不諱言地以商業包裝的形式亮相。

信義會館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曾介紹,這個園區的佈局設計包括了藝術家工作室、文化公司的用地、藝術和商業展示空間、公寓式酒店、藝術機構的工作區域等多方面,因此其在一開始就沒有其他loft園區早期的粗糙感覺,周邊的生活、交通配套相對方便,而且有完備的物業管理。

信義會館的模式被專家稱之為“騰籠換鳥”型。距離信義會館不遠的海珠區太古倉一帶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倉庫群,目前正在按照計劃被改造成一片規模更大的“創意産業園”。其方式與信義會館頗有相似之處——先找到一片合適的老廠房或者倉庫群,政府或者社會資本進行全面的改造和翻修,最後將設施完備、面貌規整的藝術園區統一推向社會。而同在海珠區的工業大道一帶的舊國營工廠群,也正考慮按照新興藝術園區的方式加以改造。

動機:藝術為地産開發鋪路?

設計師和寵物狗

藝術家到錄音棚給自己錄歌

為何廣州的loft式藝術園區,在形成之初就採取了不同於傳統的形式?廣東省社科院精神文明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陳實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隨著近年文化産業的勃興,商業資本已經將文化藝術視為有潛力的增長點;另一方面的動力,來自政府打造“成規模”、“上檔次”的文化産業的願望,以及舊區城市環境改造的內在需求,“商業資本的率先進入並不是壞事,至少比讓藝術家們自己走艱苦創業的路要好”。記者了解到,廣州,乃至周邊城市已經成形的類似藝術聚落,多半以“三舊”——舊工業區、舊村、舊城區為特色。一位文化界資深人士告訴記者:“資本來搞藝術園區肯定有他的目的,會看效益,看盈利。”

上海的一家知名房地産企業最近進駐廣州附近的一片歷史文化街區。按照相關負責人的説法,他們將借鑒上海“新天地”的模式,對這一帶進行系統全面的改造。借助原有的歷史建築、文物古跡,打造具有嶺南風情的藝術、文化、休閒聚落,引入藝術家的工作室,組織各種文藝活動等。但她同時也不諱言,雖然初期這一帶不會進行大的開發,但藝術聚落成形之後,周邊會有一批房地産項目建起。客觀地説,藝術聚落成為了房地産額外增值的必備“軟體”。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廣州已經在做的一些藝術園區,也有類似的考慮。

質疑:資本逐利性壟斷藝術思維?

老廠房痕跡仍在

藝術化的指路牌

從一開始就循著商業軌道運作的“廣式loft區”,是否註定會在商業的牽引下形成逐利而浮躁的文化藝術生態?商業資本是否從而擁有了壟斷藝術思維的能力?

知名青年畫家朱光榮不久前和幾位藝術家一道,在黃埔大道的一處藝術園區內租下了一處老廠房,開設了“五行藝術空間”,作為工作室和展示廳。談及這樣做的初衷,他表示過去藝術家的推廣往往要借助於畫廊等藝術機構之手,缺少獨立場所,而在“藝術聚落”中開設自己的展示廳,推銷自己的作品,藝術家自身的騰挪空間反而更大,效果也比想像中要好。

對文化産業有深入研究的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嚴建強也指出,目前廣東大部分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場化運作開發模式,投資主體單一,投資成本過高,園區滾動開發缺乏動力,而且産業化的程度也仍嫌不足。陳實則説,商業資本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與文化藝術創作其實並不矛盾。因為文藝創作中本身就有一部分按照商業的模式在走,屬於産業範疇,自然要適應市場的需求。但是另外一部分則是屬於藝術家個人的東西,是他們的獨立思考,不受商業利益的束縛,和前者屬於兩個範疇,不能放在一起説。

走向:本土化才能獲得最大影響力

藝術家變廢為寶裝扮藝術空間外墻

位於先烈東橫路的星坊60園區,除了多家藝術機構進駐,並且成為了廣州三年展的分展場之外,便利店、咖啡館、音樂酒吧、概念餐廳、設計酒店等配套設施也相繼跟進,這裡也成為廣州藝術愛好者的一處新的焦點區域。而園區第二期工程將在年內推進,比第一期的面積將擴大三倍以上。有專家分析,“loft模式”已經成為廣州地區藝術資本認可的一種較為成熟的樣式。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如果全國的藝術聚落都把“798”或者上海的“新天地”視為樣板,那麼會否在現代化的改造中讓廣州、廣東的藝術園失去了嶺南文化獨有的韻味和特徵?

陳實認為這樣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從資本逐利的考慮出發,藝術園區的文化氣質和建築形式也一定會偏向於本土化,因為藝術家通常是在本土才擁有最大的影響力。一些藝術園區的做法也印證了陳實的説法,例如信義會館園區最著名的畫廊之一“漁歌唱晚”,就將目光聚焦在包括陳永鏘、陳永康等知名畫家在內的眾多本土名家身上,舉辦了一系列嶺南味道十足的展覽。信義會館的園區設計也是把珠江水引入到園中,配合園內數十棵百年的榕樹、樟樹,營造出嶺南風情。而搭上“廣佛一體化”的便車,佛山的一處藝術園區也連續舉行兩城文化論壇,話題集中于嶺南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等方面。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798藝術本行難繼 商鋪搶駐搶佔市場
· 798藝術區近日多家藝術機構被砸被盜(多圖)
· “南宮沅的作品世界”在798展出
· 798原創設計展第一回@798創意店
· 京城“畫家村”之798:中國當代藝術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