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梵谷奶奶”的繪畫傳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09 10:03:41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作者:嚴峻

“我的《向日葵》畫得更好”

2006年1月9日,老太太的兒子江先生開始在自己部落格上粘貼母親的畫,並寫下老人的一系列故事。讓江先生意想不到的是,這些畫上了網路之後,竟然迅速走紅。2006年7月,常秀峰圖片故事部落格在奧一網開通。同年8月,新浪也為她開通了名為“梵谷奶奶常秀峰”的部落格。開博不到一個月,點擊率超過8萬,每幅畫作點擊率都在2000次以上。一時間,“梵谷奶奶”的稱號紅遍整個網路。

2006年11月,常秀峰第二次受邀走進鳳凰衛視《魯豫有約》。在那裏,老人的一幅《向日葵》與梵谷的《向日葵》被並排放到了演播大廳。魯豫詢問老人對兩幅《向日葵》的看法,沒有一點繪畫理論的常秀峰説:“這個叫梵谷的人一定很不開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得苦。我的向日葵有陽光溫暖她,有土地養著她,有水滋潤著她,就像我畫她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老太太的兒子江先生説,在老太太的觀念裏,沒有名利的概念,所以在錄製現場,她非常活躍,魯豫給個話頭,老太太就能接過去暢所欲言,爽朗的個性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大有搶去魯豫風頭之勢。老太太對“紅”毫無概念,魯豫問她:“你知道網上現在有多少年輕人在崇拜你嗎?”老太太想了想答:“幾十個吧。”觀眾笑場。

“梵谷奶奶”依靠網路走紅。對於別人稱自己為“梵谷奶奶”,老太太更是納悶。她説:“我不姓高,也不姓梵,村名也不叫這個,方圓幾個村也沒有叫這個名的,我咋就成了梵谷奶奶?”當兒子給老人解釋後,老太太方明白過來。當然,作為古稀之年的老人,城鄉文化的衝突幾乎天天在她身上上演,也由此撞擊出很多樂趣和老太太想不明白的困惑。比如,老太太畫了一幅畫,江先生將它掃描到網上,老太太就問了:“咦,我的畫怎麼爬到那上面去了?”還有一次,江先生將老太太的一幅畫在外面放大,做了一張噴繪回來,拿給老太太看,老太太更覺得神奇了:“這畫明明我放在家裏,你怎麼又變出一幅,還這麼大?”

“老家的景致在我的心裏”

雖然在廣州生活了3年,但常秀峰很少畫身邊的景致。老人説:“廣州的高樓走不進我的心,我畫不出來,老家的景致雖然看不到,但它們在我的心裏,想畫的時候,那些花鳥樹木、房屋老井就一點一點地從心裏走出來,畫畫的時候,滿腦子都是家鄉的事兒。”

在距常秀峰的家鄉方城縣拐河鎮不足兩公里的地方,一條寬闊的大河橫臥一側,河道曲曲彎彎,河水清澈。岸邊淺水處,十幾棵柳樹或分或靠,形態各異。順著一條羊腸小道,走上了江家村人居住的山坡。院子裏積滿了發黃的樹葉,一棵老榆樹樹冠擎天,兩棵杜仲樹才剛有胳膊粗。三間七成新的磚房坐北朝南,一座老土房緊靠其右。老屋雖空無一人,但土墻上滿園春光的紅對聯卻尚未褪盡顏色。這裡簡直與“梵谷奶奶”的《江家老屋和古樹》一模一樣。

聽説老太太常秀峰已成為網上紅人時,江家村的村民們都吃了一驚。他們説,這麼多年來,從沒見過常秀峰畫畫,字都不識幾個。不過,村裏和她同輩的老太太楊前奉説,在村裏,常秀峰的針線功夫那可是一絕,時常被人請去做衣服,年輕時候就心靈手巧。而且,還當過婦女主任呢。

對於常秀峰筆下常常畫到的荷花,村裏的老人們回憶説,那個荷塘幾十年前存在過,現在早已變成了玉米地,沒想到,她還記得。

一位77歲的鄉村老太太,從未出過遠門,6年前才客居城市。她一生不曾識字,也沒有學過繪畫,突然有一天,閒暇時拿起孫女的蠟筆,竟一發不可收拾地創作了上百幅作品。她的畫帶給人們驚喜,也喚起了所有都市人壓抑心中的鄉愁……她被稱為“梵谷奶奶”。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抗戰寫生畫家沈逸千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抗戰寫生畫家沈逸千
· 山東首次發現古代岩畫
· 王雅平藝術展上演“生活秀”
· 重工彩繪瓷板畫“中華春暉”首發
· 全國名家書畫篆刻展在京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