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當代藝術趨勢 解讀威尼斯的中國密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10 18:20:36 | 文章來源: 新華書畫頻道

    日前,第53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正式在義大利威尼斯開幕。這個將持續到11月份的展覽,也是中國以國家館的形式第三度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上亮相。今年威尼斯雙年展被媒體熱炒的話題是“中國當代藝術F4”重聚威尼斯。在全球經濟環境中備受低迷形勢困擾的中國當代藝術,是否已經擺脫了“天價做局”的浮躁,在清冷的心態中進行了更加深入的人文反思?對當代藝術的不同評判是否曾使中國的當代藝術走上了一條畸形發展的捷徑?中國當代藝術是否還能引起國際藝術收藏機構的重視?這一切的答案都將慢慢展開。

    以本次威尼斯雙年展上最吸引眼球的“中國當代藝術F4”張曉剛、王廣義、方力鈞、岳敏君來説,國際大展上嶄露頭角成就了他們目前的地位。向馬可·波羅這位最早來到中國,並把中國介紹給世界的義大利人致敬,今年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的主題活動是“給馬可·波羅的禮物”。

    這個主題館由威尼斯國際大學邀請中國藝術家前往布展,其中江南園林的部分會在雙年展後保留,成為永久性質的“中國園”。

    方力鈞

    本次威尼斯雙年展“獻給馬可·波羅的禮物”展覽上,他用3幅油畫構成了一個寓言:他將看上去很講究的畫框安放在灰色的墻上,美好的可能性似乎呈現在畫框裏。可是,仔細地觀察可以發現,美好的東西也許是煙雲般的不確定,生命力倒有些像那些細菌與昆蟲,他們恒定地存在著,如此而已。無論是那些匍匐前進的小人,還是繪畫中的象徵,藝術家暗示了衝突、對立以及矛盾的現實終究要隨著時間消散。

    王廣義

    一開始以《大批判》系列作品聞名的王廣義,今年在威尼斯選擇了12幅郎世寧的圓明園設計圖,放在類似廢墟的空間裏,試圖通過營造一個象徵性的歷史現場,讓馬可·波羅的後人理解歷史與文化的複雜。他希望通過還原歷史的現場,讓馬可·波羅的後人理解到歷史與文化的複雜性,在這個現場裏,對歷史的感傷、對災難的反省以及對充滿悲劇的時間的緬懷,都成為今天的問題。

    張曉剛

    今年的威尼斯,張曉剛帶來了3件在不銹鋼材料上的大幅繪畫。他的書寫和圖像來自對歷史的閱讀和象徵性陳述。他借用那個被翻譯與詮釋了無數次的“遊記”內容,試圖讓自己成為馬可·波羅,與歷史對話。

    岳敏君

    岳敏君將中國傳統園林看成是一個歷史與現實的迷宮,藝術家不僅將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畫家的作品圖像內容放進自己的迷宮裏,也用他們的名字作為作品的標題,這些中國藝術家並不為西方觀眾所熟悉,可是,他們與中國藝術的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岳敏君説,“這些藝術家均未參加過類似威尼斯雙年展這樣的國際展覽,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圓他們一個夢想,虛幻的夢想。”

    關於

    威尼斯雙年展

    威尼斯雙年展是一個擁有上百年曆史的藝術節,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並與德國卡賽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並且其資歷在三大展覽中排行第一。被喻為藝術界的奧斯卡盛會。

    威尼斯雙年展一般分為國家館與主題館兩部分。主要展覽的是世界各國的當代藝術。為世人所熟知的威尼斯電影節其實就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分。

    1895年4月30日,首屆威尼斯雙年展開幕。吸引了兩萬多名參觀者,反響十分強烈。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