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我的抽象水墨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10 14:12:09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作者:杭法基

作為西方傳統藝術的油畫,包括雕塑、版畫等,進入現代人文語境後,幾乎都産生了一種內在的裂變,派生出一種純粹抽象形式的藝術,這也是步入工業社會後無法回避的一種藝術形態的變革。曾幾何時,這一抽象藝術一度成為西方畫壇主流,從而形成西方架上藝術多元化延續至今。現代藝術發展史表明,繪畫藝術從大的類別來看唯有兩種:具象與抽象。

中國畫,今天更多的人稱之為“水墨畫”,在延續傳統人物、山水、花鳥在當代發展的同時,自然會派生出“抽象水墨畫”這一新的藝術形式,這是時代的産物。儘管姍姍來遲,但自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的抽象水墨藝術是一直存在一直在發展。雖然抽象藝術在西方已成為一種新的傳統與經典,但是藝術無疆界,探索無窮盡,人類的文明從來都是相互借鑒與承襲的。除材質上抽象水墨與西方抽象油畫存在較大差異外,尤其在東方人文精神內涵的表達上,抽象水墨畫在中國是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中國缺失工業革命階段,從時間上看,幾乎從半封建半殖民地一步跨入當代,由此中國也缺失一個成熟的現代藝術階段。走到今天,本土性現代與當代藝術相互參雜、界限模糊。由於自身材料的獨特性,加上傳統“意象”創作心態與手法的根深蒂固,水墨畫從材料到手法特別適合文人筆墨的抒情達意,歷經千年而不衰。當代抽象水墨畫要發展,就面臨著較大的難度與挑戰,至今仍處於邊緣化狀態也屬正常。正因為如此,也激勵了少數有志於此的藝術家探索的熱情與興趣。

我們沒有必要將抽象藝術説得高深莫測及玄之又玄。從大的方面看,與自然對象相似或基本相似的就是具象,即寫實藝術;與此對立的則是完全背離自然對象的無形象畫面,這就是抽象藝術。抽象藝術本身也是多樣化的,並且一直在發展。西方有像蒙德里安、馬列維奇等構成性的冷抽象,有像康定斯基、波洛克等富有激情的帶有表現主義的熱抽象。“人性”是相通與共同的,在遵循藝術規律的基點上,中國抽象水墨在借鑒西方抽象藝術“拋棄客觀世界的具體形象與內容,主張無意識、非理性熱抽象”的同時,也借鑒了西方抽象藝術中“拋棄客觀形象的理性意識的構成性冷抽象”的一面。不過,這些借鑒不是簡單地模倣與再現:東西方傳統文化的極大差異,地域的不同,時空的轉換,加上水墨畫下筆即成,重墨輕色,無法修改,無法多次重復的材料本身的特點與難度等,所有這些使抽象水墨畫面臨著新的探索空間。一方面它缺少西方抽象油畫藝術視覺審美上的厚重層次與張力;另一方面又面對著極為成熟的中國畫傳統藝術在當代的強勢延續與發展(抽象水墨本質上也是中國畫,不過它只是中國傳統藝術形式逆向性變革後的産物),因此抽象水墨只有在東西方傳統與現代及當代具象水墨藝術的一種夾縫中尷尬生存,這也決定了其必然邊緣化的命運。劣勢常常也是一種優勢,正因為邊緣化,也潛存著抽象水墨未來發展的更多能量。

中國傳統“意象”是一種抽象創作方法嗎?非也!何為意象?簡單説意象就是“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從而達到“物我融一”的一種創作手法。意象仍然屬於具象的範疇,中國傳統繪畫無論山水、花鳥還是人物,從來都是寫實的,只不過這種寫實是建立在“似與不似”的“物象與心象相通,主體與客體相融”的基礎上,與西方重物象重科學的傳統具象手法有所不同的是,東方意象的寫實更重視作者個人內心情感與某種境界的表達。而抽象藝術則是西方踏上現代藝術之路後的主要藝術流派之一,形式主義則是現代藝術的表述特徵。

長年創作實驗的體會告訴我,由於東方人的心態與內涵,加上宣紙筆墨材料的使用特點等,抽象水墨與意象水墨雖屬兩種不同的創作手法,但抽象水墨可以從意象創作手法中吸取許多有益的東西。具體一點説,就是舍去意象中客觀物象的寫實,關注由“心象”産生的某種語境,對抽象水墨的創作與發展將是大有裨益。而這一點對於一個具有東方文化根基的畫家來説,也是無法捨棄的。可以説抽象水墨在創作心態上常常達至一種潛意識乃至無意識,其中更多的是偏向“心象”(心象含有情感、品味、境界諸多個體主觀因素,但排斥再現客觀自然形象;意象則是客觀自然形象與心溝通後的再現)。至於“寫意”,這是帶有表現性技藝層面的中性詞,也是中國畫創作中的一大類別,國畫中的“暢神”、“縱情”及“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等語道出寫意國畫中表達主體情感之要領。但“寫意”手法並非為具象水墨創作所獨有,表達作者個人情感寫意性的筆墨線條或點、線、面筆觸在抽象水墨與抽象油畫中也盡有之。對於藝術家來説,最重要的莫過於創造力的發揮及自由意志力的馳騁,藝術的類別大可不必過細過重去看待,尤其各種流派之間在細微差別上常有一種模糊性,藝術家在多種藝術形式之間遊弋歷史上也是常見。尤其在中國,搞藝術的基本上都是從寫實基礎訓練中走過來的,更具有一種自由取捨的寬泛性。

從當代人文精神的角度看,抽象水墨可貴的是具有一種實驗性態度,藝術觀念及語言圖式的變革求新也是其重要特徵。在創作過程中,尤其是結構性冷抽象,除了寫與畫外,某些體現作者個性,或彌補筆墨與紙質材料缺陷的製作,如潑淌滴灑、拓印、拼貼等(現代藝術並不拒絕使用某些手法,這同樣是大腦的一種智慧,目的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某種觀念、精神或感受),這些都是畫家很難用任何“法則”來界定與指導的,唯有長期個體生命中的經驗積累,以開放的心態,打破傳統模式與地域概念的限定,從畫面整體運作出發,有的作品極端理性,有的極端感性,有時又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綜合吸取與感受多種藝術營養,不斷提升鑒賞品位等,這樣作品才會逐步趨向完善。這是一個多元與個性化的時代,藝術家之間從創作手法到評判態度不盡相同也屬正常,這才是真正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現代藝術中不存在“唯我正確”。

當代,有許多抽象水墨以實驗水墨或現代水墨等多種名目與名稱來辦展、發表、出集等,有些活動搞得轟轟烈烈,産生了較大的影響,這是一件令人鼓舞的好事。其實名稱有時無關緊要,實驗本身就是抽象水墨創作的重要操作過程。這些名為實驗水墨、現代水墨等作品中有許多是表現性與再現性的具象水墨,還有極少數走到了以水墨為媒介的觀念性水墨裝置的架下藝術,這都是當代水墨多元與多樣性的寬泛表現。我個人認為,當代水墨名稱名目儘管多樣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與最方便的界定還是具象與抽象的兩大類別。有具象必有抽象,在本文中我只是表達個人對抽象水墨的某種理解與看法,並不是説抽象水墨在當今畫壇有多麼大的重要性,但它必然也是當代藝術流派之一。從實用的層面説,百無一用乃藝術,但從另一角度看,藝術確實也是人類精神與文化資源的一種積累與延續。

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統治,到“文革”期間的“紅光亮”,直至今天主流文化中某些“唯我獨尊至上”的面孔,表現在藝術上不是大一統的一元論就是非白即黑的二元鬥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今天藝術上的“多元化”才是邁向民主社會的藝術繁榮與發展較為正確的導向。人世間多一點包容、平和與自由,這也是藝術家們所期盼的,也是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實際上多元也是一元,殊途同歸,終極理性上的一元昭示了一種最高的人類道德情操與人文關懷。我們相信,隨著抽象水墨藝術在中國的逐步發展與提高,也會越來越多地展現其自身的藝術魅力。

下一頁周劍成的藝術狀態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周劍成的藝術狀態
· 洪浩昌
· 南谷
· 鄧黨雄
· 池沙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