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貴
一年前發生在川西大地的那次持續兩分半鐘的大地顫動,讓四川一下子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而四川人用堅持、堅韌與堅強在一年裏傳遞給外界的重要資訊是:四川依然美麗!那麼,在波及全球的金融風暴與當代藝術“泡沫”破裂雙重打擊下,作為中國當代藝術重鎮的四川,現狀又是如何?近日,記者走進了成都的藝術群體,發現更多的藝術家選擇了積極堅守。
寒春中的熱展
北村藝術區依託于川音成都美術學院而生,由川音美院院長馬一平、著名畫家何多苓、油畫系主任劉勇等發起。這個成立剛一年的年輕藝術園區,位於成都北郊的新都區,但就是在這個最偏遠的成都藝術區中,藝術的熱流卻在市場的寒冬中涌動。
4月11日,一個由7位畢業于川音美院的藝術組合——Y藝術小組,正在忙碌著他們的展覽,而眾多的校內外觀展者,甚至成都、北京、上海的畫廊、拍賣公司也聞風陸續趕來。
這是一次非正規的畫展,但卻又是一次極為嚴肅的畫展。吳江濤、王璽、曾樸、胡志鵬、李果、周華林、李剛七人在眾多參觀者面前忙碌著。展場是他們臨時借用的工作室,而不是專門的美術展覽館,作品就簡單但整齊地挂在3間工作室的墻壁上,來人需要一間間串門,才能看完展覽……但他們卻湊錢買來水果、紅酒、飲料,DIY了一場酒會。每一個觀展的人在端起酒杯看畫的那一刻,都不免會心一笑,給他們以鼓勵。
他們甚至還自己DIY了30本“限量發行”的畫冊:全手工製作,手寫的個人簡歷,作品照片是直接用沖印照片粘貼在畫冊上的。
展覽當天,天氣有點冷,但北村藝術中心門內,卻一派熱烈的氣氛,李剛細膩別致的以牛為主題的油畫、周華林完全自我意識的《墨綠》系列,曾樸模糊卻又清晰的現代人《缺失》系列等,讓大家絲毫感覺不到藝術市場的低迷——在北村的大門內,一切好像與市場的買賣無關。
生計重要 繪畫更重要
“怎麼會沒有影響呢?”談到市場的時候,1981年出生在西昌、2007年從川音美院油畫係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曾樸坦然道,“雖然藝術品是商品,但藝術本身不應該是商品性的,我們愛的是繪畫本身,所以不可能因為市場衰落,就放棄繪畫。”
眼下,他們中的一些人,以及其他同學、畫友,都會去外面做兼職:培訓畫畫、做一些設計、接一些雕塑的活兒,以維持生計。但每週他們鐵定要用更多的時間呆在北村藝術區的工作室內,冥想、創作。“生活是必須的,但藝術更是必須的。”他們説,在保證維持生活的前提下,他們全部的精力仍然用在創作上。
“現在市場不行了,買畫的少了。我們中間能靠賣畫維持生計的不多。”吳江濤告訴記者。而畫牛的李剛則是還能“靠賣畫維持生計”者中的一個。這位來自廣元蒼溪縣27歲的碩士畢業青年畫家説,去年他的畫通過畫廊賣出去了20多萬元,但他自己所得並不多,“只是能維持生活”。他表示,其實自己現在的作品並不成熟,在市場低迷的時期,正好可以安心畫畫而不去考慮賣不賣,離市場遠點能讓自己更自由地創作。
而對於市場,這群80後的年輕藝術家依然充滿信心:金融風暴總會過去,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使世人在滿足物質需求之後走向對精神需求的追尋,文化藝術將是世人最好的精神補品!他們更相信:今後,更需要的是有個性的藝術,而不僅僅是“賣得好”的藝術。
大多數藝術家選擇堅守
“實際上,我們這個藝術區正是成都藝術堅守的典型體現。”劉勇表示,在國內外藝術市場普遍走低,北京、上海等地藝術區出現藝術機構倒閉、藝術家大量流失的情況下,北村藝術區的60多位藝術家至今只走了幾位。
劉勇説,造成這一反差的原因之一是成都的消費水準普遍較低。北村藝術區的工作室租金為每平方米5元——在北京、上海維持一個月的工作室租金,在這裡可以租用一年甚至更久。“經濟壓力小可以説是明顯優勢,特別是對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的青年藝術家。”劉勇説,最近,陸續有一些北京、上海的川籍青年藝術家正在聯繫他,計劃回鄉在北村繼續他們的藝術夢想。
而成都良好的藝術氛圍在劉勇看來同樣重要,成都的藝術家從來沒有因為賣不了畫就不畫畫,並急於轉行。張曉剛當年在成都時,畫作並不像現在暢銷,“天價”更無從談及,但張曉剛卻在這裡畫出了眾多好作品;何多苓、程叢林、周春芽等眾多在國內外聲名顯赫的藝術家,都是在成都堅持繪畫多年以後,他們的作品價位才在市場上逐步攀升的——他們以及更多從成都走出去的畫家,都經歷了一個不為市場關注、在寂寞中堅持的過程。
北村藝術區的情形,在成都的其他藝術區都同樣存在。從東北來到成都藍頂藝術區的80後青年藝術家陳建軍,來到成都兩年幾乎還沒有銷售什麼作品,但他興衝衝地告訴記者,自己要拍一部影像作品了,他始終相信自己的作品終有一天會體現價值;在成都三聖花鄉江家菜地雕塑工作室的重慶籍80後青年藝術家幸鑫,一直醉心於讓他“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行為藝術,雖然多年來一直沒有銷售出一件與行為藝術有關的裝置、影像作品,但卻仍然堅持著自己的藝術,並且剛剛投入10余萬元打造了一個藝術方案,取得了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受邀參展資格,將成為四川第一個赴威尼斯雙年展參展的行為藝術家。在今年6月4日開幕的威尼斯雙年展上,他將用他的獨特方式對新中國獨生一代進行思考……
成都美術批評家張穎川表示,這一次的當代藝術市場走低,其實可以看成一個難得的契機:市場低迷將是最好的試金石,那些並非真正熱愛藝術、只是以藝術為掙錢手段的人將會退出,那些堅持繪畫理想的將會用他們的堅守迎來市場的曙光——這一次將是沙裏淘金的良機。同時在她看來,在成都,堅守藝術者是絕大多數——這麼多人沒有因為賣不動畫或者作品價格大幅下跌就流失,就放棄繪畫,是最好的説明。張穎川相信,當下一輪藝術市場回暖,並走向規範有序發展的時候,人們會發現藝術市場中的寵兒依然會有很多的四川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