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著名畫家初中海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山水《華夏風骨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5 10:57:32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陳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初中海的這幅《華夏風骨圖》氣勢很大,儘管沒有具體地指出是描繪某個地方,但是,通過筆墨的表達,顯示出一種民族精神。我們説描繪自然風光,中國稱山水,西洋稱風景,兩個概念不一樣,內涵也不一樣。西洋風景比較強調某個局部的真實性,也就是具體的物象描繪,而中國山水是一種精神上的逍遙遊,所以更形而上。這幅畫是以中國山水畫的表達形式來感受祖國大地,在表達方式方法上,它與傳統手法不完全相同,相比傳統有一種新的嘗試,我們不僅看到筆墨及其相關技法表達,更感受到畫家縱橫的胸臆和難以遏制的情感。

盧禹舜(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中國的山水與西方的風景最主要的差別,就在於中國山水錶現的自然物像是以“山水”這兩個字呈現在觀眾面前。“山”和“水”,如果分開來説,是自然物象中的一山一水,但是,“山”與“水”兩個字加在一起,它就遠遠地超出了自然物象的本身,這裡面有很多精神層面的東西。中海先生這幅畫,我覺得是山水,不是一般的風景,作品體現更多超出對自然一般性的描述,達到一種人與自然的契合。如果將這幅畫與中海本人的藝術實踐結合起來談,我想有三個方面:一是他比較注重傳統。因為在他整個學習和創作過程中,始終是把認真研究傳統,包括學習過程中的臨摹、研讀十分深入,而這種深入不僅是在技法上,更是在精神層面上;二是他熱愛生活,對自然的理解與認識上把握得較好。如這幅《華夏風骨圖》,雖然不是畫名山大川,但是卻包含著對中華大地的壯麗河山的一種整體感受與認識,把大自然視為自己永恒的“大宗師”(莊子語),藝術家永遠是自然之子,大自然會賜給藝術家創作上不竭的源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和諧、衝融、健氣、豪邁;三是從《華夏風骨圖》這幅畫的視覺效果來看,水墨氣息比較濃厚,儘管顏色用得不是很多,還是體現出當代一種內在的東西,是屬於創造或者創新這樣一類的畫家,作品打上時代精神印跡,體現出他對生活、自然、藝術的理解與認識。

劉龍庭(中國美術出版集團編審、美術理論家):

第一次見到中海先生的畫,我感覺《華夏風骨圖》這幅作品筆墨氣息不錯。古代王維在山水論中稱:“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不一樣,西方風景運用焦點透視方法,固定的畫面,中國山水畫叫“臥遊”,也就是可觀、可居、可遊。這幅《華夏風骨圖》,在氣韻和格調上,相比那些大紅大綠的山水畫要高雅得多,也充分顯示出中國水墨的獨特魅力。這幅作品與傳統“三遠”、“斧劈”、“披麻”等表現方法上有些距離,有獨特的現代意識,墨氣很好,畫面鬆弛、透氣,有空間感,所描繪山巒丘嶺,樹木林陰,充滿生氣勃勃。

趙力忠(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美術理論家):

中海先生這幅《華夏風骨圖》,從藝術語言上來講,墨氣很濃,有動感,很活潑。從氣象上來説,有流動,不呆、不滯、不死。作品山石造型基本上用橫筆,樹用豎筆,形成一種十字感,既有傳統水墨味,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這應該是他可貴的藝術探索。

汪為勝(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壇》主編):

古人宗炳在他的《畫山水序》中曾文:“以形寫形,以色貌色。”其實強調的是一種自然寫生。《華夏風骨圖》這幅作品是把各個地方寫生的山川地貌濃縮在一起,尋找最有典型特徵,最有代表性的東西概括、提煉、加工而成的,你看不出這幅作品具體在描繪什麼地方,既不是華山、黃山,也不是武夷、雁蕩。其次,畫面上的氣韻比較生動,畫面有一種動感,墨色比較鮮活,用筆藏在點畫之中。再者,作品的表達形式很有現代感,畫家在得力於自然、取之於自然基礎上,進行了創造。

王玉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海先生這幅《華夏風骨圖》,我看有三個特點:一是有一種風起雲湧、氣勢雄強的感覺;二是構成關係不錯;三是用筆比較靈活,充滿跳躍活力,墨氣較足,墨味較濃。應該説,這是與他多年書法研習有關,正因為他對筆墨的把握自如,才使得這幅作品有“氣韻俱盛”之妙。

崔慶忠(中國美協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品鑒定中心主任):

中海先生是一位比較注重傳統的畫家,他的繪畫很少用顏色,主要是以水墨為主,他研習傳統,卻不囿于傳統。《華夏風骨圖》這幅作品,很有氣勢,充滿現代意味。在藝術語言表述上,注重傳統勾、染、點、皴方式方法,但也有些離傳統稍遠一些的語言轉述。我看這幅作品創作是十分成功的。

張葆桂(中國美協會員、魯迅美術學院教授):

《華夏風骨圖》這幅巨作,從形式到內容上基本區別於他人,通常畫這樣的大畫多數是畫名山大川,然中海先生卻畫的是一坡半嶺,無人知曉的地方。然而,我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風”與“骨”。應該説,巨幅創作是成功的。

劉興國(秦皇島市文聯主席):

中海早年對書法的造詣是很深的,他從書法到繪畫完成了一個遞進,特別到了北京後,在諸多老師的幫助下,藝術水準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感謝各位老師對中海的支援。願中海在今後的藝術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定)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