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融會:通達的境界--劉大為的中國畫創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3 09:39:17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作者:邵大箴

  劉大為是當代中國畫界很有成就和影響力的藝術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前半期,他的作品就入選當時的全國美展。上世紀80年代,他的工筆重彩和速寫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以《漠上》、《陽光下》、《馬背上的民族》、《晚風》等傑出作品在全國性展事上屢屢得獎而獲得廣泛聲譽。自1998年至2007年,他任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主持全國美協的日常工作,但他並未因肩負重任而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餘,他不但一直堅持藝術創作,而且接受了許多嚴肅的主題性創作任務,不斷有新作問世。同時,他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開闊視野,錘鍊和完善藝術語言,追求創新。他的個性風格,也越來越鮮明、成熟。

  我之所以用融會、通達這四個字來概括劉大為營造的藝術境界,是出於我對他為人處事的觀察與了解,更是由於他20多年來不同類型作品給我留下的印象。融會,即融合之意,他的中國畫作品立足傳統、融合中西、熔工筆與寫意技巧于一爐,自成一格;通達,即明白、順暢之意,他的中國畫作品,寓深刻之含意于通曉、明白的語言之中,兼有雅境和俗趣,可謂雅俗共賞。

  劉大為出生於山東諸誠,自幼受齊魯文化和民間藝術熏陶,祖父古典詩文的修養與祖母的民間手工技巧,是他最初受到的審美教育,促使他幼年愛慕文藝。少年時,劉大為跟隨父親支邊內蒙古,定居包頭。蒙族豪邁粗獷的性格和大草原茫茫景色與其在故鄉的感受形成鮮明的反差。中原文化的儒雅與草原文化的雄健,滋養了他的心靈,培育了他的性情,對其成長和未來的審美取向産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1968年,他進入內蒙古師範學院美術系,接受中西融合型教育。畢業後,先分配到工廠接受“再教育”,後調入《包頭日報》任美術編輯。他一面仰望精英文化和藝術,研習古今中外經典,磨練自己的技巧,收集素材,進行藝術創作;一面又饒有興味地做群眾性的美術創作:為報刊畫插圖,為大眾創作連環畫,既練就了他用藝術適應社會不同需求的本領,也鍛鍊他能上能下能文能武“隨和”的性格特徵。在大學期間他主修油畫、水彩、水粉等西畫門類,對工筆重彩、水墨等民族繪畫樣式也有所研習。他通過艱苦、系統的學習掌握了堅實的造型基礎,又有很好的筆墨功夫訓練。“文革”後不久,他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于1978年以優秀成績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研究生班,受教于葉淺予、蔣兆和、吳作人、李可染、劉淩滄等大師,在此期間嚴格而深入地學習傳統技法,研究古代畫論和美學思想,名師高徒受益匪淺,對中國畫傳統的認識更上一層樓。畢業後任職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1987年任該係的系主任。他邊教學邊創作,結合教學與創作思考當前中國畫創作面臨的許多課題。

  西畫的素描寫實造型和民族傳統的線描造型之間的矛盾,是從事中國畫創作的前輩藝術家們一直探討的學術問題,也是劉大為這一代人要繼續處理的難題。劉大為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有新的體會。綜觀他的創作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堅持融合中西、推進中國人物畫革新的方針。他的人物畫重視寫實造型,巧妙地將西畫素描結構與白描的平面性融為一體,同時恰當地運用西畫的光影和色彩,以加強、豐富中國畫的表現力。劉大為是一位非常勤奮好學的畫家,除了傳統人物畫外,他對20世紀北派(以北京畫家為主)、南派(新浙派和海上畫派)的人物畫,都有很認真的鑽研。他研究美術史,關注中外油畫人物畫的創造成果,對色彩絢麗的壁畫也頗感興趣。通過在中亞一些國家的訪問與參觀,他對古代絲綢之路東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有較為深切的認識,這也堅定了他在創作中融合中西的信念。

  20世紀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畫人物畫的題材內容具有明顯的意識形態,主要是表現革命領袖活動和工農兵的生活,在形象塑造上取得了不可抹煞的成績。劉大為的人物畫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優秀傳統,這可見於他的扛鼎之作《晚風》與《人民公僕·劉少奇》等。與前輩藝術家表現領袖的人物畫不同的是,劉大為的這些作品更多地注意領袖人物的平民特點,在他們平民化的面貌中,表現他們寬廣的胸懷和不凡的氣質。此外,劉大為在創作這些有嚴肅主題內容作品的同時,也創作了許多描繪少數民族人物風情的作品,如《馬背上的民族》、《巴扎歸來》、《雪線》等。由於他長期生活在內蒙古,又有在新疆、西藏、甘肅等地的生活體驗,積累了大量寫生稿,創作時成竹在胸,信手寫來,畫面生動活潑,趣味盎然。他還有不少小品題材的作品,都具有充實的文化含量和裝飾效果。

  劉大為擅長工筆,他在工筆畫上所做的創新在於:大膽地把西畫的造型、結構、光影和色彩運用到其中,以加強體積感和形式上的藝術感染力。他承繼了傳統工筆畫的工整製作傳統,更注意在工整的描寫中表現自己的感情,注意畫面的格調和趣味。他著眼于繪畫語言的現代感,重視形體的充實和結構的嚴謹,重視畫面的構成意味和整體效果。劉大為深知工筆重彩語言用之不當則失之於繁瑣、呆板和拘謹,所以他努力在工筆中融進更多的寫意因素,在不放鬆細節精微刻畫的同時,更注意畫面的大效果,使細節服從他營造的境界。在敷色上他頗講究溫和、含蓄和沉著。他用傳統繪畫的高染法,在渲染中追求色調的統一和層次的豐富,講究虛實轉換的節奏。這方面的得意之作如《漠上》。劉大為同時對寫意水墨頗有造詣,這對於工筆畫家來説是很難得的。由於他的速寫能力很強,又深諳筆性墨性,善於靈巧、機智地點擦皴染,揮灑自如。他的寫意水墨人物和動物頗有生活氣息。劉大為能打通工寫之間的壁壘,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他的性格和藝術修養融通的特點。

  劉大為在長期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開拓精神,也與他有開闊的心胸和務實的精神有關。他能團結各種不同意見的藝術家和同事一起共事,使學院的教學工作和協會的工作充滿勃勃生機,開創了一個新局面。

  劉大為是幸運者,改革開放的時代給他創造了充分發揮才智的機會,他也以滿懷感激的心情感受時代的氣息與脈搏,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和心血回報時代、回報大眾。這位懂得生活艱辛與藝術甘苦、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藝術家,正處於創作旺盛期,他未來更出色的藝術成果,是我們期待的。


雪線(國畫) 劉大為


喀什巴扎(水彩)劉大為




下一頁張滃作品展在京亮相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張滃作品展在京亮相
· 雲晶子新作《二十四孝》問世
· 和向東油畫再現納西風情
· 河北延才藝術館開館
· 安徽界首市在京舉辦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