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美術家——朱海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15 09:33:46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朱海剛,男,48歲,紹興人氏,現為紹興文理學院美術系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訪問學者,《老窗舊事》、《五月風》、《老墻新綠》、《驚牧》等作品曾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展覽或獲獎。大量作品被機構及私人收藏。

美之為美,在其憂傷。無常的美感裏,常令神傷。

朱海剛 鬧春 120×120cm

劉彥和在其《文心雕龍隱秀》篇中有“英華曜樹”四字,初見著時,以為奇麗異常,滿樹的花朵就這樣盛開在你眼前:再想時,不禁悲從中來生命不就是這樣的嗎?在最繁盛的時節裏卻令人想到落花時的那一瞬。中國人的好文章大抵如此,好天氣、好朋友、好心情將文章推至高潮,然後急轉直下,心情壞到不能再壞的田地,甚至把生命的內核都看透了,似乎好東西就只是為了替壞心情作鋪墊,王逸少的《蘭亭集序》、蘇東坡的《前赤壁賦》算是此類新作品的上層佳作。

花樹如此寂寞孤獨,它是在邊緣裏生存。不消説,在花的繁盛裏,就是連孤獨美人暗暗地遲暮下去也看到了。有些人在落英繽紛中可以覺悟,有些人連鮮花盛放中都可以覺悟。那生命的鄉愁。竟如明燈一樣將全身心都點亮了,難怪有人甚至願意在暮春之際,死於花樹底下。

朱海剛 庭院春早 160×160cm

花無古今之色,今日之花與千年前的花又有什麼兩樣呢,香氣、暖風、蛺蝶,人真是要向輝煌之物來借光,在花樹裏,將心都放了出去,又將心都收了回來,如此繽紛,終極了卻是“本來無一物”的空寂;如此憂傷,歸根結底不過是對生命無望的眷戀。

讀朱海剛作品札記

沈剛于二○○八年正月十八夜

下一頁郭關中國畫論壇學術展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