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她們:藝術世界裏的另一種聲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12 18:18:23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黃歡作品

耿雪作品

  在西方,上世紀60年代的思想反叛運動,也曾激發了女性主義藝術的熱潮,這股熱潮在上世紀90年代也影響了中國。女性藝術家以群體形式出現在中國當代藝術界。隨著對女性主義藝術史研究的深入,女性藝術家在學術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習慣於從身份、性別角度解讀她們的作品,或稱她們是對男權社會的一種反抗,或稱她們是藝術史裏發出的另一種聲音。伴隨藝術市場對當代藝術生産的介入,女性藝術家和她們的作品開始成為一種標誌或符號,也被各種市場主體以不同方式運作著,個別女性藝術家甚至受到市場的追捧。值此“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本期焦點,從記者與女藝術家的交流,到對女性策展人、經紀人的訪談以及專家學者的看法,幫助讀者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來認識中國當代的女性藝術。

  齊鵬秀園系列

  自上世紀90年代始,女性藝術家以群體形式出現在中國當代藝術界,伴隨藝術市場對當代藝術生産的介入,女性藝術家和她們的作品開始成為一種標誌或符號,被各種市場主體以不同方式運作著,從喻紅、夏俊娜到向京,只是不知道她們形成的“示範作用”對當代青年女性藝術家的創作到底會産生怎樣的影響?經過十幾年市場的洗禮,女性藝術家作品收藏群體是否已經形成?金融危機背景下的藝術市場對她們來説又意味著什麼呢?

  女性身份不強調也不回避

  在視覺文化研究中,有對性別的專門討論,而女性藝術家之所以成為當代藝術生産特別值得關注的群體,就在於她們的身份以及由此帶來的觀察世界和創作作品的獨特視角。年齡在30歲上下,現為北京服裝學院美術系教師的黃歡,是中央美術學院首屆繪畫造型類美術學博士。她表示,作為創作者從來不過多地在作品中強調、回避或刻意展示女性身份。在當代中國性別模糊化、中性化以及性別越來越趨向平等的大環境下,幾乎感覺不到女性身份有什麼特殊。

  在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的自由藝術家耿雪眼中,身份也從來不是問題。她説,女性身份不用強調也不用回避,該做出什麼樣的作品就自然做出來了。儘管耿雪的作品有些被認為是有女性視角的,但在她看來其實就是自己個人的視角。作品可以被貼上各種標簽,諸如女性主義,或被評論為打性別牌,但這些對耿雪來説都不是問題,她做作品的時候從來不去想今後作品的標簽是什麼樣的,只是尊重自己真實的思考和作品自然的創作過程。

  她們的出發點更單純

  與大多數男性藝術家不同,女性藝術家創作的出發點很單純,因為某個瞬間或某個事物感動了她們。由於沒有太多商業因素的混雜或利益的驅使,女性藝術家的作品面貌往往比較純粹,而她們的創作也是與自己的生活合而為一的。黃歡在作畫時,喜歡小聲地反覆聽同一首歌曲,一聽就是一天甚至一週,聽什麼會根據畫的內容和當時的心情來選擇。黃歡説,創作的衝動經常是發現了自己未曾見過的典型作品後,激發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積澱下來的某種情感、感情或思考。當然,有時也來自於對一種藝術形式的設想和創新。因此,黃歡的作品比較關注傳達的意境是否表達出自己心中的好惡,以及作品中的圖像是否能更好地傳達背後的隱喻,而不太考慮市場流行什麼圖式或藏家喜歡樣式。

  耿雪每天的生活基本都和創作有關:吃飯、睡覺、看書、看電視,無時無刻不在想作品的問題。她每年有幾個月到半年是具體做作品的時間,由於雕塑需要體力和持久的耐力,這段時間往往比較辛苦。耿雪説,創作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在腦袋裏,要不停的做想像中的創造和修改調整。因為喜歡做多人物組合創作的緣故,創作過程就會持續很久,而生活本身就和創作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收藏者的初衷與她們的起點不謀而合

  從上世紀90年代,女性藝術家引起關注,就有一些機構或藏家對她們的作品表示過關注。著名評論家賈方舟就曾接受天津某機構的委託,收藏過一些女性藝術家的作品,並策劃了相關的收藏和歷史回顧展。在他眼中,女性藝術家作品的收藏並沒有固定的群體,價格也處在相對穩定的水準。即使在進入21世紀,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如火山般爆發時,在那些千萬元或者百萬元俱樂部的名單中幾乎看不到女性藝術家的名字。可以説,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最火爆的時候女性藝術家是被冷落的。賈方舟覺得女性藝術家創作存在較大的變數可能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很多女性藝術家因為結婚或感情問題,創作並不是很穩定,創作狀態難以維持,而這與畫廊往往是背道而馳的。當然,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都忽略的,那就是這些女性藝術家似乎並不關注市場,她們並沒有想與市場有意發生關聯。

  早在上學期間就曾零散賣過作品的耿雪,一直不對市場太感冒。在她眼中,越是關注市場反而越捕捉不到市場動向,她只關注如何在作品中把自己的問題解決掉。或許正因為這樣,她的畢業創作《韓熙載夜宴圖》才以不菲的價格被藏家相中,成為當時中央美院雕塑畢業展覽上的一大亮點。而在中央美術學院待了15個年頭的黃歡,藝術已經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一種生存習慣。由於有穩定的職業收入,所以對藝術市場黃歡並沒有太多的感覺:她從不主動宣傳自己,也不會主動與畫廊聯繫,炒作更與她絕緣。安心創作,在不斷積澱中創作出自己滿意的好作品是她的追求。但是藏家還是會在展覽上看到並喜歡上她的作品。據黃歡説,收藏她作品的以外國人和中國女性居多。或許,對於大多數收藏女性藝術家作品的藏家而言,喜歡而非投資是他們收藏的初衷,而這與女性藝術家創作的起點是不謀而合的。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