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山水畫走向“現代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2-23 08:11:29 | 文章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Diana Huang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被認為是中國山水畫在全世界做的最成功的推廣。長卷打開,水墨淋漓,張藝謀以此為核心符號,書寫千年文化變遷,其實並不出人意料。事實上,做開閉幕式就是搞視覺傳達,中國的視覺問題離不開中國繪畫,要談中國繪畫就離不開中國山水畫,這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前,中國畫一直是有主流的。從宋元到清末,歷代繪畫大師都是山水畫大師,這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見,花鳥、人物雖然也很豐富,但只是個別山水畫家偶爾小憩時的附帶作品。比如説,宋朝的董源、巨然、馬遠、夏圭無一不是山水大師,元四家,明朝的沈周、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的四王、四高僧等等,如今在拍賣場上以駭人天價成交的也是這些作品。所以談中國視覺,山水畫是繞不過去的,它不是半壁江山的問題,而是一個永恒的命題。

也許這是因為山水正合中國繪畫的本質,中國畫的氣質非常安靜,不打擾別人,是如今中國追求的“和”的精神的體現。遺憾的是,辛亥革命後,中國人用革命的方式否定一切,包括傳統。繪畫也搞全面西化,那時候,徐悲鴻不畫山水,就説外國人看不懂,所以他不畫。但舶來文化的根,説穿了,不在中國。版畫、油畫、水彩畫都是歐洲的東西;到今天,裝置、行為、觀念則多是美國人的東西。

所以當一個民族要向別人介紹自己特性的時候,就要推薦自己引以為自豪、別人又沒有的東西,那就不能只看這一兩年、一兩百年,而是要縱觀一兩千年,張藝謀的選擇落在了山水長卷上,就不足為奇了。

以提取符號的方式將傳統的東西納入現代視覺範疇是張藝謀的強項。從這次的效果來看,對於推介中國山水畫確有好處。但從長遠來看,不斷的提取符號也意味著內容的枯竭,作為文化的創造者來説,更應該深入探討符號的內涵。並且深入思考如何立足當下的環境將之現代化,並賦予這個符號全新的面貌。

所以我們不得不説,這裡有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張藝謀在奧運舞臺上盡情展現中國山水長卷之美,一方面中國當代藝術家大都恥談山水,起碼是回避山水。

隨著中國經濟逐步被納入西方市場經濟的軌道,中國的藝術也採用了經紀人代理、畫廊運作的模式,為符合西方市場的要求,幾乎所有的中國藝術家都自覺和不自覺地廣泛吸收西方當代藝術的理念、以及它的規則和標準,並使用它的材料和方法,儘管很多時候藝術家並不一定真的理解西方的這一切。毫不誇張地説,西方當代藝術的哲學、思想、理論以及實踐在中國獲得了廣泛的影響甚至主宰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走向。在這樣的創作環境之下,外加前面浩瀚千年山水畫大師豎立的難以逾越的巔峰,涉足山水畫領域已是充滿勇氣的行為。

不久前,上海畫家蔡小松推出了個人的山水系列展覽。這組作品中,有高達六米的超級長卷,也有大型燈箱,內置濃縮了筆墨精粹的燈片,更有用姜末、調味料、化學添加劑等綜合材料創作的粉末山水裝置……蔡小松的這次展覽名為“山水的精神”,他對此的解釋是:“山還是山,水還是水。表現的人不同、看的人不同,視覺就不同。只要表現的手法足夠現代,表現的內容足夠精彩,就不會有人因為看到山水、看到長卷就覺得過時。” 而通常會被擔憂的中國山水畫外國人是不是看得懂的問題,似乎也因為展示方式的別致以及對象本身的力量獲得了解決。現場的西方人固然對筆墨知之不多,對“山水”的理解也會往“風景”裏靠,但藝術家冀望通過作品傳達的“隱”的精神卻通過畫面被較為精準的把握了,那是一種“內心的寧靜”。

在吸收相當多西方繪畫理念的同時,立足中國當代藝術前沿的中國畫家如果能夠完成好老祖宗留下的“山水”的命題,也算對得起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大廣告了。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