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我所熟悉的詹建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2-13 17:07:18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文/靳尚誼

  詹建俊和我是同屆的同學,他畢業後留校讀研究生,後來又考入蘇聯專家授課的油畫訓練班。在我們讀本科時,美術學院還沒有油畫專業,課程就是素描和水彩。創作課的作業都是年畫、連環畫、宣傳畫等。雖然研究生留校的時候也畫了幾張油畫,都是很不正規的。像我們這一代人,真正學油畫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也就是1955 年春天。詹建俊在班上很優秀。當時在中央美院油畫訓練班學習的一共有四個人:侯一民、詹建俊、尚滬生和我。詹建俊、侯一民是我們之中成績非常突出的,畢業之後就到了油畫係。進入了“第三工作室”(董希文工作室)任教,在董希文先生去世之後就由他來主持工作。

  詹建俊的畢業創作《起家》在當時獲得了巨大反響,參加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美展,並獲得“世界青年聯歡節國際美術競賽”銅獎。在中國美術史上,中國畫是我們的傳統,油畫引進的時間很短,長期處在動蕩的環境中。直到1955 年全國才開始正規地研究油畫基礎問題。現實主義創作是向革命歷史博物館提交的任務,1952 年博物館的籌備初期就提出需要一批歷史畫,之後在1956 年、1959 年又分別有兩批大的創作,這三批創作促成了中國油畫中情節性現實主義題材的出現。詹建俊在1959 年創作了《狼牙山五壯士》,1961 年創作了《毛主席在農民運動講習所》。從畢業創作《起家》到1959 年的《狼牙山五壯士》,詹建俊在油畫的情節性創作中已經是非常出色了。

  詹建俊是較早對油畫的現代意味進行探索的油畫家。他對畫面的處理概括性、象徵性的元素比較多。他的《狼牙山五壯士》,在創作初期還在油畫界引發了爭議。在歷史畫裏他開始使用象徵性的處理辦法,畫面抓住了五壯士跳崖的瞬間,人物的組織不是自然的真實,而是象徵性地把人物和太行山連為一體,具有紀念碑的效果。這樣的創作手法在當時是比較新潮的,雖然有人提出了質疑,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在上世紀60 年代初,詹建俊到新疆寫生,創作了一批描繪新疆風景和人物的作品。從那時,他就著手于比較現代的探索:畫面單純、平面化,色彩飽滿強烈,具有很強的形式感。當時在油畫界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上世紀80 年代後,詹建俊創作的《高原的歌》,以紅色為基調,描繪騎著牦牛的藏族婦女沐浴在陽光中走來,獲得了北京市美展一等獎,第五屆全國美展二等獎。這件作品在當時是比較新穎的、具有一定表現性的,處理手法也很少見。在1984 年的第六屆全國美展上,他的作品《潮》獲得了金獎。這也是一幅表現性很強、奔放大氣的作品。此後,詹建俊的創作出現了變化,比較大的題材的創作漸漸少了,而轉向其他題材的創作,同樣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1987 年,他的風景畫作品《回望》赴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3國展出。他還創作了很多描寫少數民族風俗題材的作品,近期他的藏族題材作品,還參加了寫實繪畫展。其實,早在上世紀80 年代初,我們一起到新疆塔吉克地區深入生活,也畫了很多寫生,後來他所創作的塔吉克系列作品都是那次深入生活的結果。

  油畫在中國的歷史比較短,建國後才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詹建俊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油畫家的代表人物,從基礎到創作他都有著深厚的藝術造詣。他的基礎雄厚紮實,創作緊隨時代,畫面總是色彩強烈、筆觸粗獷、感情奔放而具有震撼力,並且採用浪漫主義手法,在中國油畫領域獲得了很高成就。在和詹建俊的交往中,我向他學習了不少東西。他是最早對形式感進行探索的油畫家;他不僅關注造型,而且在畫面構成的處理上都是非常敏感的。他也是在中國油畫界對現代感進行研究的先驅者之一。雖然現在看起來,他的作品屬於傳統的,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情境下,特別是在上世紀60 年代初的新疆寫生所創作的作品,都是富於開拓意義的。

  詹建俊的創作環境一直沒有離開美術學院,但他的創作與整個時代緊緊聯繫,從未游離于社會之外、從未脫離生活,就像是一位時代的歌手。

勁風(油畫) 詹建俊

狼牙山五壯士(油畫) 詹建俊

 

下一頁陳堅與《西元》的緣分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