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新時期中國畫之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2-18 17:10:17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張仁芝 屹立韆鞦 137×136cm 1984年


  畫展開幕式後,由中國國家畫院和中國美術館共同主持召開了學術研討會,針對30年來中國畫創作與理論進行了認真的討論。

  新時期30年中國畫發展之路是一段繼承與創新、守舊與突破、徘徊與躍進的時代歷程。改革開放促使中國社會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社會與文化的歷史轉型期,中國畫藝術的發展也呈現出空前的繁榮和活躍。改革開放的30年,推動著中華民族邁向世界的舞臺,中國畫藝術的當代發展在被納入世界格局的同時,也被置入到新的時代語境中。在這一歷史變遷中,中國畫藝術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對民族傳統的質疑和對西方現代文藝思潮的盲崇;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觀念與手法的多元探索和市場經濟大潮帶來的價值困惑;經歷了新世紀回歸傳統、正本清源的基本歷程。在紛繁複雜的20世紀中國畫發展過程中,如何堅守民族文化立場和文化價值觀始終是新時期中國畫創作的學術命題。對新時期中國畫創作的回顧與總結,對新時期中國畫各種藝術現象、思潮和觀念的梳理,毫無疑問將是中國畫藝術面向未來的學術前提。

  回顧新時期的開端,中國畫創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困境,“文革”所造成的國學傳統的失落和西方文化的快速滲入,中國畫藝術家自身對藝術本體的歷史使命感空前焦灼。20世紀80年代中國畫的創新思潮開始駐足於對西方現代藝術有選擇的借鑒,這是個通過借鑒來豐富藝術語言的過渡時期,這些思辨推動了國畫家思考和關注更廣泛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帶來了自由深入討論的文化氛圍,促使中國畫立足現實與歷史的文化背景,做出不斷的自我審視與調整。隨著門戶的開放,西方各種文藝思潮大量涌入,並在中國畫壇激起陣陣漣漪,從不同的方面作用著中國畫藝術家。此時的中國畫不僅要解決自身由傳統向現代的轉換,還要應對西方外來藝術的強大衝擊,並在這種緊要關頭,做出切實可行的文化抉擇。為了應對本土與外來的雙重重壓,為了中國畫的生存與發展,中國畫內部開始分化出了多股力量。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畫發展思潮的重大變化表現在對傳統藝術價值的重新認識或回歸上。一批中國畫藝術家強調維護和發展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價值,形成了90年代旨在反對一味西化和意識形態化創作的新文人畫。抽象水墨、實驗水墨、觀念水墨等水墨類藝術探索也就在中國畫前景憂患之際孕育而生,開始開疆拓土,擴大著自身的生存空間,努力在世界繪畫格局中尋找著自我價值和意義。在這段反思傳統的道路上,許多畫家不僅精研傳統,並在繪畫語言和意境方面做出了深入探索,譜寫了新時期中國畫發展中重新審視和深入研究傳統的重要歷史階段。不可忽視的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在中國傳統藝術格局中處於邊緣地位的工筆畫也逐步成為畫壇關注的焦點。在繼承傳統工筆畫表現語言的基礎上將西方造型理念融匯其中,化古為新,賦予傳統中國工筆畫以現代活力。新世紀以來,中國畫在經歷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各種思潮洗禮後,開始從激進躁動、思潮雲涌中走出來,因時代性變革而起于中國畫陣營的各種觀念與手法、語言與精神的求索也從含混不清、錯綜複雜中走出來,變得明確和清晰起來。許多中國畫藝術家開始將創新的眼光由外部轉向內部,開始重新審視和認識中國畫傳統,“正本清源,貼近文脈”,著手梳理中國畫本體發展規律,按中國畫發展規律去發展中國畫。新世紀以來的中國畫更注重以傳統為基點的手法創新,挖掘民族藝術的資源價值,努力把握中國畫的自律性,尋找符合當代人視覺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切入點,用筆墨擔當起繪畫語言和精神的載體。

  通過新時期中國畫發展之路的回顧與反思,不少專家認為,在新時代中國畫創作中,應本著“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向,努力按照中國畫發展規律去發展中國畫,順應中國畫本體規律去創作與創新。並以高度的文化責任感和認真的學術態度,推進新時代中國畫藝術的大發展。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李東霞個展
· [專稿] 世界華人平面設計大賽特別賽友情提醒
· [專稿] 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美術作品展
· [專稿] 國際油畫大師(安)阿尼戈尼中國弟子精湛畫技折服觀眾
· [專稿]艾未未:紐約1983-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