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遊走798:沒有了藝術家的地方還是藝術區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1-05 12:04:52 | 文章來源: 新華書畫網

  誰是798的主角?

  在郝光看來,是藝術家再造了798,藝術家們應該得到更好的服務,他們的權益理應得到尊重,而798的發展,也應該由這裡的藝術家來主導。

  “要不是我們,798能有這麼響亮的名聲?要不是我們,七星集團(即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哪能養活那麼多的下崗工人?”郝光大聲嚷嚷著説。

  的確,在2002年藝術家扎堆兒798之前,這裡只是七星集團一片廢棄的廠房。有藝術家看中了這個地方,開始“忽悠”同道中人過來做伴兒。因其獨特的包豪斯建築風格和傳統工業環境,以及低廉的租金,眾多藝術機構和藝術家紛紛被吸引,前來租用閒置廠房,並進行改造,這裡逐漸變成藝術家聚居區。

  郝光的藝術空間,租用的便是七星集團下屬物流公司的倉庫,租期5年。接手後,郝光將其簡單改造,變成一件藝術作品“火車頭庫”,並在這裡過上自由、靜謐的創作生活。後來,他又賣掉3處房産,投資於此。

  和郝光一樣,其他藝術家大多在保持原有建築風貌的基礎上,對所租用的空間進行改造。隨便走進一家畫廊或空間,都會發現一些舊工業廠房的影子。在一處空間的房頂上,仍保留有“毛主席萬歲萬萬歲”的紅色大字。另一處空間的一面墻壁上,仍有“文革”時期的黑板報。“每個空間都有個性,都有看頭。”一位慕名而來的山東遊客説。

  2003年,藝術家黃銳和徐勇發佈號召“再造798”。798內所有藝術空間,在同一天對外開放,“一天之內來了上千人”。這一年,798共舉辦3次大型藝術展,一炮打響,形成獨特的“798現象”,並在國際上屢獲殊榮。多家國外主流媒體,均對798現象有很高的評價。外國政要和社會名流也開始頻頻光顧798。而一些藝術大腕的入駐,更增添了這裡的氛圍。

  北京也因798而受到好評。2004年,北京被列入美國《財富》雜誌一年一度評選的世界有發展性的12個城市之一,其中一條入選理由便是798。

  從一開始郝光心裏就明白,儘管他租用了這個地方,但他始終只是一個房客,無權干涉房東對房子的處置權。他也早知道,這個地方將在2005年底完成拆遷,變成一個電子城,一個製造電腦、電話和手機的地方,絕對與藝術無關。

  但是,在798獲得眾多榮譽後,入駐這裡的藝術家開始反對關於798要變成電子城的早期規劃。他們多方呼籲,各顯神通。終於,政府最後定下了“看一看,管一管,論一論”的九字方針。2006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把798藝術區列入北京文化創意産業聚集區。同年,朝陽區區委與七星集團等單位共同組建的798藝術區建設管理辦公室成立。次年,政府撥出合計超過1.2億元的專項引導資金,對798進行全面改造和管理。

  北京798藝術區建設管理辦公室提供的數據表明,截至2008年1月,入駐798的畫廊、藝術家個人工作室及各類文化機構有400多家。而根據黃銳的描述,在798齣現以前,“北京僅有五六家畫廊”。

  黃銳是798的最早進駐者之一。在他新出的《北京798》一書中,他記載他人言:“一小撮藝術家,自稱是房客,到了798租房。主人要賺房錢,且簽下合同。忽一日,房客造反,説房子是文化遺産,要保護,要成立藝術園區。主人憤怒欲趕走房客,引起糾紛。誰知房客理直氣壯,攪弄是非,反客為主,一下子成名,成為798故事。”

  “在藝術區,誰是主角,一直就是個矛盾。”黃銳説。現在他已經搬離了798。

  郝光等人曾經設想由798園區內的藝術家成立一個管理機構,但一直未能實現。而作為管理方的七星集團則成立了一個“專家指導委員會”,但郝光等十多位受訪者均表示,這些專家中,沒有一位來自798。

  “藝術區的事,應該是這裡的藝術家説了算。可是你看現在,798都亂成什麼樣了?誰來保護藝術家的利益?”郝光質問道。

  “沒有了藝術家的地方,還是藝術區嗎?”

  今年的藝術節剛剛結束,798內到處還留有藝術節的影子。數目眾多的遊客、隨處可見的商業廣告、三三兩兩的地攤,都在見證著798的繁華。

  騰空的管道,部分被包上了一層白鐵皮,部分保留原有的油毛氈外表,黑白相映,很是扎眼。路面及部分基礎設施也處理得極其現代化。瀝青路面、櫥窗玻璃、造型各異的路燈,都表明這裡與北京其他繁華地段日益趨同。而在798內最重要的“大通道”中,地面鋪了大理石,墻壁鑲了玻璃櫥窗,頂上則是各種燈光,過道中還有工藝品和服裝的攤位。要不是北端的幾個機器閥門和一個空間的車間大鐵門,還留有歷史的滄桑感,整個“大通道”的佈置,看上去與任何一個鬧市沒有二致。

  這些,都是那1.2億元資金的改造成果。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誰帶走了我的天空》學宜藝術展
· [專稿] 譚平繪畫作品展
· [專稿] 蘇謝偉個人作品展
· [專稿]林然、金平攝影聯展:影像的質感 手工的語言
· [專稿] 當代藝術再次沸騰"深圳22藝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