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倫敦薩奇畫廊開館 首場展現中國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0-09 09:21:00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向京作品《你的身體》

  以收藏前衛藝術而聞名的倫敦薩奇畫廊成立20多年來,幾易其址,最初建於北倫敦的泰晤士河南岸,如今移址切爾西,並計劃于明天在倫敦King's Road的約克公爵總部大樓重新開幕,新空間首場展覽“革命繼續:來自中國的新藝術”(The Revolution Continues:New Art In China)將展出張大力、曾梵志、向京等三十位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中方策展人是姜節泓。由查爾斯·薩奇創辦的這家畫廊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裏,共展出了150多名藝術家的作品。通過畫廊與菲利浦斯拍賣行的合作,所有的展覽都是免費的。

  關於該展覽,薩奇畫廊這樣解釋:“在中國經濟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盛大的2008奧運會,還看到了中國藝術家從最初的受到壓制到今天在西方世界受到的好奇和渴望。西方世界需要新的展覽品、新的藝術品滿足他們的胃口,但是藝術變化之快使得西方觀者無法了解其背景,進而對特殊的發展進行正確評估。”儘管如此,但畫廊方對中國文化的解讀多少還存在偏差,他們認為,“革命在繼續”提供的是一個“在中國近代具有反抗精神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並認為當代中國藝術中的“反抗精神繼承自那個時代的遺産”。

  以上無疑是一種誤讀,薩奇畫廊開幕展的展品選擇也同樣代表了西方的觀看模式。展覽中,有些作品的“文革”視覺現象特別明顯,變成了當代藝術的一種創作源泉。現在再來畫大批判、領袖像,承襲的是在20年前的視覺文化,但藝術創作説到底還應該是一種創造。

  藝術家張大力的參展作品《Chinese Offspring》塑造了100 座不同姿態並與實物大小一樣的外來勞工的塑像,將特定的數字、藝術家的簽名和標題 《Chinese Offspring》刺在每一個鑄像的身上。雕塑經常被倒挂展示,以表現他們生活的不安定,以及他們無力改變自己命運的狀態。

  鄭國谷作品題為《西元2000年,再銹2000年》,作品被描述成為“反易攜帶、反虛擬、反流行、反華麗、反廣告,以及反流行”。鄭國谷對貨品和消費的感受是複雜的,他聲稱“消費是一種理想,消費是一種最好的泄憤手段”。這位藝術家已將所有種類的飲料瓶、香水瓶和酒瓶鑄成了鐵瓶。他相信這些鐵瓶需要2000年的時間才能被氧化,化為塵土,回歸自然。最初的瓶身沒有花樣,藝術家根據各産品不同的演進週期,刻上了各自的品牌和圖樣。

  向京所創作的雕塑作品讓觀眾得到外觀和內心的雙重體驗。在《你的身體》這一作品裏,向京展現了一個巨大的裸體形象。作品由繪製的玻璃纖維製作,主人公于細微處流露出焦躁不安的神態,經專家之手打造出的人造皮膚折射出一種病態如蠟般的蒼白:光著頭,癱坐在普通的木椅上,高高矗立在觀眾面前,如一尊女神雕像。她默然凝視的眼神居高臨下地透射出一種壓抑的力量;她的裸露和孤助無援不禁引起觀眾對無力、卑微和空虛的深思。人物表面的天真無邪與其暴力、抑鬱和苦悶情緒的表達形成反差。

  孫原和彭禹在中國是兩位頗受爭議的藝術家,他們通常用真實的人體和動物來做為原材料,在本次參展的作品《老人之家》中,他們表現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場景,帶著邪惡的熱鬧之氣。作品中那些衰老的癱坐于輪椅上的老人,與現今世界政壇叱吒風雲的領導人頗有些形似,昔日的風雲人物在時間的面前也與常人無異,當他們遠離了戰爭與無窮無盡的鬥爭,便進入到真實的生命過程,乾枯的手上儘是皺紋,沒牙的嘴乾癟著,淌著口水,出現在輪椅上,他們旋轉于畫廊的一角,像在進行一場無關痛癢的終極討論,又像在模擬死亡。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傷.感”四人展
· [專稿] 世界華人創新設計大賽最新公告
· [專稿]愛德華-伯汀斯基《中國》
· [專稿]2008 東·西 中德藝術家聯展
· [專稿] 中國當代畫廊——朱冥個展